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薄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薄荷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别名:夜息花。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或家薄荷Mentha haplocalyxBriq.var.piperascens(Malinvaud)C.Y.Wu et H.W.Li的全草或叶。

多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

茎方形,被逆生的长柔毛及腺点。单叶对生;叶柄长2~15毫米,密被白色短柔毛;叶片长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3~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尖锯齿,密生缘毛,上面被白色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及腺点,轮伞花序腋生;苞片1,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及微柔毛;花萼钟状,5裂,裂片近三角形,具明显的5条纵脉,外面密生白色柔毛及腺点;花冠二唇形,紫色或淡红色,有时为白色,长3~5毫米,上唇一片,长圆形,先端微凹,下唇3裂片,较小,全缘,花冠外面光滑或上面裂片被毛,内侧喉部被一圈细柔毛,雄蕊4,花药黄色,花丝丝状,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伸出花冠筒外,子房4深裂,花柱伸出花冠筒外,柱头2歧。

小坚果长1毫米,藏于宿萼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生于小溪沟边,路旁及山野湿地,或为栽培。分布华北等地。

大部分产区每年收割2次,第一次(头刀)在小暑至大暑间,第二次(二刀)于寒露至霜降间,割取全草,晒干。广东等温暖地区一年可收割3次。

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毫米,黄褐色带紫,或绿色,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生分枝,表面被

白色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而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具有白色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色,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色绿,气味浓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内服:煎汤(不宜久煎)。2.4~6克,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❶ 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3克(《永类钤方》)。
❷ 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为干末,每用3克,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❸ 治风热,利咽膈,清上化痰:薄荷末炼蜜丸,如苋子大,每噙1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❹ 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❺ 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缠裹塞鼻(《本事方》)。

❻ 治蜂虿螫伤:薄荷挼贴之(孟诜《必效方》)。
❼ 治火毒生疮如炙,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医说》)。

❽ 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闽东本草》)。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含1.3%~2%,油中主成分为薄荷醇,含量约77%~78%,其次为薄荷酮,含量为8%~12%还含乙酸薄荷酯,莰烯,柠檬烯、异薄荷酮,蒎烯,薄荷烯酮,树脂及少量鞣质,迷迭香酸。

薄荷醇局部应用可治头痛,神经痛,瘙痒等。应用于皮肤,首先有凉感,以后有轻微刺灼感,此种凉感并非皮肤温度降低,而系刺激神经末梢之冷觉感受器所引起。

薄荷醇、薄荷酮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后者的作用较强。

用小鼠作实验,对小鼠离体小肠,薄荷精油有解痉(抗乙酰胆碱)作用;但对小鼠体小肠内容物之推进速度并无显著影响,甚至有抑制倾向,故推测其健胃作用可能是由于其嗅、味感觉续发性所致。薄荷醇的酒精溶液能防腐对呼吸道炎症有某些治疗作用。薄荷酮之刺激性强于薄荷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