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蒸煮锅能量平衡及计算方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蒸煮锅能量平衡及计算方法 1.能量平衡方框图 能量平衡方框说明: 图中符号意义: Q1——加热绝干原料用的热量,kJ/锅; Q2——加热原料中水分用的热量,kJ/锅; Q3——加热蒸煮液用的热量,kJ/锅; Q4——从蒸煮锅内移出作次锅蒸煮回用蒸煮液带出的热量,kJ/锅; Q5——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Q6——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7——间接加热蒸煮液供给的热量,kJ/锅; Q8——蒸煮液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9——放锅温水带入蒸煮锅内的热量,kJ/锅; Q10——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1——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2——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损失的热量,kJ/锅; Q13——蒸汽凝结水热损失,kJ/锅; Q14——大放汽热损失,kJ/锅; Q15——蒸煮锅其他热损失,kJ/锅。 2.能量平衡及设备热效率计算 (1)蒸煮有效耗热总量QYX 计算公式: QYx=Q1+Q2+Q3+Q4+Q5(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Q1=G1C1(tb—t)(kJ/锅) 式中:G1—绝干原料的重量,kJ/锅; C1——原料的比热容,kJ/(kg·℃); tb——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2=G2C2(tb—t)(kJ/锅) 式中:G2——原料所含水分的重量,kJ/锅; C2——水的比热容,kJ/(kg·℃); 式中:G3——蒸煮液的总重量,kg/锅; C3——蒸煮液的比热容, 对于亚硫酸盐蒸煮C3取4.187kJ/(kg·℃); 硫酸盐蒸煮液C3取3.77kJ/(kg·℃); t5——从蒸煮锅移出的蒸煮液的平均温度℃; t2——蒸煮开始温度,℃。 式中:t3——回用的蒸煮液的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Q5=G3C3(t4—t)(kJ/锅) 式中:t4——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后的实际温度,℃; t1——蒸煮液回收大放汽热前的实际温度,℃。 (2)蒸煮有效单位耗热量Q'YX 计算公式: 式中:p——蒸煮得率,%。 (3)蒸煮实际供给总热量QGG 计算公式: QGG=Q6+Q7十Q8+Q9(kJ/锅) 式中符号意义同前: 其中: 式中:Dd——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蒸汽的焓值,kJ/kg i′——环境温度下凝结水的焓值,kJ/kg。 式中:Di——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i″、i′含义同前。 Q8=G3C3(t4—t)(kJ/锅) 式中:t4——进蒸煮锅的蒸煮液实际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G4——放锅温水的重量,kg/锅; t′——放锅温水的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4)供给蒸煮实际单位耗热量Q'GG 计算公式: (5)蒸煮锅热效率η(%) 计算公式: (6)蒸煮过程重复利用热量QCH 计算公式: (7)蒸煮锅体加热损失的热量Q10 计算公式: 式中:Q10a——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0b——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Q10c——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的热量,kJ/锅。 ❶ 锅体钢板加热损失热量Q10a 式中:G5——锅体钢板的总重量,kg/锅; C5——钢板的比热容,取0.481kJ/(kg·℃); t′钢——钢板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❷ 锅体保温层加热损失热量Q10b 式中:G6——锅体保温层的总重量,kg/锅; C6——体温层材料的比热容取0.754kJ/(kg·℃);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层——保温层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❸ 锅体砖衬加热损失热量Q10c 式中:G7——锅体砖衬的总重量,kg/锅; C7——砖衬材料的比热容,取1kJ/(kg·℃);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高温度,℃; t砖——砖衬在蒸煮过程中达到的最低温度,℃。 (8)蒸煮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 计算公式: 式中:Q11a——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11b——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Q11c——蒸煮最高保持温度后至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kJ/锅。 ❶ 蒸煮升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a 式中:F——锅体总表面积,m2; K——传热系数,kJ/(m2·h·℃); Za——蒸煮升温时间,h; t——周围环境温度,℃。 计算公式: 式中:δ钢——锅体钢板的厚度,m; δ层——锅体保温层的厚度,m; δ砖——锅体砖衬的厚度,m; λ钢——锅体钢板的导热系数取209.3kJ/(m·h·℃); λ层——钢体保温层的导热系数取0.628kJ/(m·h·℃); λ砖——锅体砖衬的导热系数取1.51kJ/(m·h·℃); α1——锅内蒸煮物对锅内壁的换热系数取20934kJ/(m2·h·℃); α2——锅外壁对外界的换热系数,且有、α2=αe+αr其中αe为对流换热系数,α1为辐射换热系数。 式中:Q——锅外壁的平均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C——温度系数 C′——辐射系数
C1为无光泽铁板的辐射系数4、4; C2为砖衬的辐射系数4、3; C3为完全黑体辐射系数4、7。 ❷ 蒸煮保温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热量Q11b Q11b=FK(t6—t)Zb(kJ/锅) 式中:Zb——蒸煮最高温度保持时间,h。 ❸ 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锅体散热损失的热量Q11。 式中:Zb——蒸煮最高保持温度以后放锅完毕阶段时间。 (9)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热损失Q12蒸煮锅管道及附属设备(如循环泵、加热泵、预热器等)热损失亦包括加热损失和散热损失两部分,可分别进行计算。计算困难时,可进行估算,取该项热损失(最大值)为蒸煮有效耗热总量的10%,即: Q12=0.1×QYx=0.1×(Q1+Q2+Q3+Q4+Q5)(kJ/锅) (10)蒸汽凝结水热损失Q13 计算公式: Q13=Q13a+Q13b(kJ/锅) 式中:Q13a——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Q13b——间接加热蒸煮液蒸汽凝结水的热损失,kcal/锅; 其中: 式中:Da——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C′2——水的平均比热容4.187,kJ/(kg·℃); t2——蒸煮开始温度,℃; t6——蒸煮最高温度,℃; t——周围环境温度,℃。 式中:Di——间接加热蒸煮液所耗用的蒸汽量,kg/锅 其他符号意义同上。 说明:(1)Q13b热量在企业生产中一般是加以利用的,但在蒸煮锅能量平衡系统中仍视为热损失。 (2)计算公式中的 (3)C'2是蒸汽凝结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取4.187kJ/(kg·℃)。 (11)大放汽热损失Q14 计算公式: 式中:Q′5——大放汽放出的总热量,kJ/锅; Q5——大放汽回收的热量,kJ/锅。 其中: 式中:W——大放汽的总蒸汽量,kg/锅; iW——大放汽蒸汽在平均温度压力下的热焓,kJ/kg; i1——环境温度、常压下水的热焓,kJ/kg。 (12)蒸煮锅其他热损失Q15 其他热损失包括蒸汽的泄漏损失,容器的开口散热损失,放锅热水的热交换损失,蒸煮液移出热损失等等,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计算,估算,亦可用反算法求算。 计算公式(反算法): (13)蒸煮锅总热损失Qss 计算公式: 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