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蒴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蒴藋 中药名。 出《名医别录》。别名:血满草,接骨草,真珠花,珊瑚花,铁篱芭。为忍冬科植物蒴藋Sambucus javanica Reinw.的全草或根。灌木状草本,高达3米。主根垂直,副根不多。茎具棱,平滑无毛,多分枝。 花期8月。果期10月。 生长于山脚、河边。分布山东等地。味甘酸,性温。有毒入足厥阴肝经。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名医别录》:“主风瘙瘾疹身痒,湿痹,可作浴汤。”内服:煎汤,6~12克(鲜者90~120克);捣汁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浴或捣敷。江西《中草药学》:“孕妇禁服。” 其余薄熨不及蒴藋蒸也。诸处风湿,亦用此法(《千金方》)。 亦治不仁顽痹(《千金方》)。 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❽ 治跌打受伤及骨折疼痛:蒴藋根18克。酒、水各半煎好,滤去渣,加白糖30克,搅和服(《江西民间草药》)。 ❾ 治骨折:鲜血满草根皮及叶,共捣烂外敷(《云南中草药选》)。 ⑾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急性扭伤血肿,水肿:血满草15~30克。煎服或煎水外洗患部(《云南中草药选》)。 ⑿治打伤吐血:蒴藋干根、侧柏叶各9克,地榆12克。 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⒀治风疹瘙痒:蒴藋全草,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⒁治小儿赤游行身上下:蒴藋煎汁洗之(《子母秘录》)。 ⒂治痈肿恶肉不尽者:蒴藋灰,石灰。上二味各淋取汁,合煎如膏。 膏成食恶肉,亦去黑子。此药过10日后不中用(《千金方》)。⒃治红肿痈毒:蒴藋鲜根或叶切碎捣烂,稍加鸡蛋。捣和,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急性菌痢,100%蒴藋注射液,每6小时肌肉注射2毫升,3~4天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2毫升,至大便正常后停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治疗肺炎,用100%的蒴藋注射液肌肉注射,2岁以内2毫升,3~4岁3毫升,4岁以上4毫升,均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后3~5天停药。治疗慢性气管炎,用小臭牡丹鲜品茎叶120克,加水煎约1小时,每日3次分服,10日为1疗程。 本品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平喘作用较好,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用于止痛,八棱麻全草粉末装入胶囊,每粒0.3克。 痛时服2粒。治疗骨折,取落得打根茎,洗净烘干后研成细末,用时掺入少许面粉(4:1),以白酒调成泥状,平铺在纱布上敷于骨折处,再用夹板固定,每5~10天换药1次,每隔1天滴入白酒1次,以加强药性作用。 此外,以100%蒴藋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效果。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根含大量鞣质,还原糖外,还含生物碱。 又从干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