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董必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董必武 【生卒】:1886-1975 【介绍】: 原名贤琮,字洁畲,号碧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十八岁中秀才。1905年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接触民主革命思想。武昌起义时赴武昌协助蒋翊武"安抚城内外军民守城却敌",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秘书,并加入同盟会,参与组织同盟会湖北支部,被推为支部评议员。随后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日本大学法律科。 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次年6月奉孙中山命回国策划反袁,两次被捕入狱。 1917年在武昌办律师事务所。次年参加护法运动,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秘书。 1919年2月代表靖国军赴沪向孙汇报蔡济民被杀事件。1920年与陈谭秋等建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次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在湖北筹建国民党临时党部。 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二大"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代表国民党中央驻湖北,指导党务。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学习。1932年回国,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等职。1945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七大"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编为《董必武选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