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葎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葎草 中药名。 见《唐本草》。别名:勒草、黑草、葛葎蔓、葛勒蔓、来莓草、葛葎草、葛勒子、涩萝蔓、割人藤、假苦瓜、苦瓜藤、锯锯藤、五爪龙、牛跤迹、老虎藤、拉拉藤、穿肠草、拉拉秧、拉拉蔓、过沟龙。为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Lour.)Merr.的全草。葎草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长达数米,有倒钩刺。 叶对生,掌状5深裂,稀有3~7裂,边缘有锯齿,上面生刚毛,下面有腺点,脉上有刚毛;叶柄长5~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序腋生;雄花成圆锥状花序;有多数淡黄绿色小花;萼片5,披针形;雄蕊5,花药大,长约2毫米,花丝甚短;雌花10余朵集成短穗,腋生,每2雌花有1卵状披针形、有白毛刺和黄色腺点的苞片,无花被,花柱2。 果穗呈绿色,鳞状苞花后成卵圆形,先端短尾尖,外侧有暗紫斑及长白毛。瘦果卵圆形,长4~5毫米,质坚硬。 花期7~8月。 果期8~9月。生于沟边、路旁、荒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本植物的根(葎草根)、花(葎草花)、果穗(葎草果穗)亦供药用,见各专条。夏、秋采收,晒干。味甘苦,性寒,无毒。 清热,利尿,消瘀,解毒。 治淋病,小便不利,疟疾,腹泻,痢疾,肺结核,肺脓疡,肺炎,癞疮,痔疮,痈毒,瘰疬。《名医别录》:“主瘀血,止精溢盛气。”《唐本草》:“主五淋,利小便,止水痢,除疟,虚热渴,煮汁及生汁服之。”《本草衍义》:“治伤寒汗后虚热,锉研,取生汁饮一合。”《本草纲目》:“润三焦,消五谷,益五脏,除九虫,辟温疫,敷蛇、蝎伤。”内服:煎汤,9~18克(鲜者60~120克);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相和,空腹顿服,当溺如白汁(《本草图经》)。 用水2.5石,煮取1.5石,漉去滓,盆瓮中浸浴一时辰久方出,用被衣覆之,又再浸浴一时辰久方出,勿令见风,明日复作。如入汤后,举身瘙痒不可忍,令旁人捉手;不令搔动,食顷渐定。 后隔三日一浴。其药水经浴两次即弃之(《圣济总录》葛葎草浴方)。 ❹ 治瘰疬:葎草鲜叶60克,黄酒60克,红糖120克。 水煎,分3次饭后服(《福建民间草药》)。 ❻ 治痔疮脱肛:鲜葎草90克。煎水熏洗(《闽东本草》)。现临床用于❶ 治疗肺结核:以100%的葎草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4毫升。30天为一疗程。 洗净,切段,水煎两次过滤,药汁混合浓缩成100毫升。日服1次;每次50毫升。 用时取葎草泥8~10克敷于前囟门部(剪去头发),用绷带固定,3天后另换8~10克,敷于剑突下,3天后再换8~10克,敷于脐下耻骨上方。 共9天为一疗程,可以反复2~3个疗程。 1~2岁每次20毫升,2岁以上每次30毫升,日服2次,4~6日为一疗程。 1岁以内每次20毫升,每日2次;1岁以上每次20毫升,每日3次。 每日换药1次。球果含葎草酮及蛇麻酮。 茎、叶的乙醇浸液在试管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显著抑制作用。葎草酮对猫有二硝基酚样作用。 大量注射尚可产生糖尿、血尿。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