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萹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萹蓄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扁竹(《本经》),畜辩、萹蔓(《吴普本草》),地萹蓄、编竹(《履巉岩本草》),粉节草、道生草(《纲目》),扁竹蓼、乌蓼(《中国药用植物志》),大蓄片(《南京民间药草》),野铁扫把、路柳、疳积药(《贵州民间方药集》),斑鸠台(《安徽药材》),蚂蚁草、猪圈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铁片草、竹节草(《江苏植物药材志》),扁猪芽(《东北药用植物志》),残竹草(《滇南本草整理本》),姝子草、大铁马鞭、地蓼、牛鞭草(《中药志》),牛筋草(《陕西中药志》)。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萹蓄的全草。 原植物 萹蓄Folygonum aviculare L. 历史 本品始载于《本经》,列入下品,历代本草著作均有收载,《纲目》记述尤为详细云:“其叶似落帚而不尖,弱茎引蔓,促节,三月开细红花,如蓼蓝花,结细子。”按上所述,与本种颇相一致。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0~40cm,茎平卧或斜上升,自基部分枝,表面具棱。 叶互生,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6~10mm,顶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侧脉明显;叶柄极短,托叶鞘膜质,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几条不明显的细脉。花1~5朵簇生叶腋,遍布于全植株,花梗细而短,顶部有关节;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绿色边缘白色或淡红色,宿存,雄蕊8;子房上位,花柱3。瘦果卵形,具3棱,黑色,具不明显的细纹及小点,无光泽。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下册.4834条图) 生境与分布 常生长于田野、路边、荒地、水沟边及山坡旁。分布于中国各地。 。【生药】: 栽培 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旱。 对土壤选择不严。用种子繁殖,于3~4月播种,按行株距各23cm开浅穴,将种子拌有草木灰或细土后点播,每亩用种量0.5kg。播后盖上薄土。 出苗后,需勤除草,松土1~2次。苗高7~10cm时间苗,每穴留苗3~4株。生长期间,结合中耕除草,追肥1~2次。植株封行后,随时拔除杂草。主要病害锈病,可喷97%敌锈钠300~400倍液防治。 采集 芒种至小暑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药村中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产量较大。 鉴别 茎圆柱形稍扁,多弯曲,直径1.5~3mm,表面棕红色或灰绿色,光滑无毛,具纵直纹理,节膨大,残存红棕色或白色薄膜状透明的托鞘,节间长短不一,近基部的茎质坚硬,位于顶端者较柔软,折断面黄白色,中心具广大的髓,有时成空洞状。叶片绿褐者或灰绿色,常脱落。 花生于叶腋,红色,但多已萎落不存。气微弱,味清凉。以质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全草含萹蓄甙(Avicularin)[1]为槲皮素-3-阿拉伯糖甙[2]、槲皮甙(Quercetrin)、d-儿茶素(d-Catechol)、没食子酸、咖啡酸(Caffeic acid)、草酸、硅酸、绿原酸、对-香豆酸、粘质、葡萄糖、果糖及蔗糖[1]。 还含微量大黄素及少量鞣质[2]。鲜草含维生素E[3]。还含阿魏酸、芥子酸、香草酸、丁香酸、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龙胆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乙酸、水杨酸、鞣花酸[4]、牡荆素、异牡荆素、木犀草素、山柰酚阿拉伯糖甙,鼠李亭-3-半乳糖甙和槲皮素-半乳糖甙[5]。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29 [2]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 [3]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53 [4] CA 1988;108:156523g [5] CA 1986;104:199798k。 【药理】: ❶ 抗菌 萹蓄煎剂1∶4浓度,试管法试验,对福氏痢痢杆菌及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1]。 ❷ 抗真菌 萹蓄煎剂1.10浓度,平板法试验,对须疮癣菌、羊毛状小芽胞菌有抑制作用[2]。 ❹ 抗肝损伤 萹蓄甲醇提取物1000mg/kgip,对α-萘基异硫氰酸酯(ANIT)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经GOT、GPT、LDH和胆红素等指示的测定,表明有保护作用[4]。 参考文献 [1]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59;(4):63 [2] 中华医学杂志 1952;38(4):315 [3] 药学杂志(日) 1987;107(1):70 [4] 药学杂志(日) 1991;111(3):199。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本经》:“苦,平。” 归经 入膀胱经。 ❶ 《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效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主治 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❶ 《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 外用:捣汁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得配本草》:“多服泄精气。”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瞿麦,治尿频涩痛、淋沥不畅、小腹胀痛、急性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等症。 ❷ 配米醋,煮服,治胆道蛔虫病。 ❻ 配榧子、槟榔,治蛲虫病。 ⑾配萆薢、石韦、海金沙,治乳糜尿。 ⑿配车前草、石韦、甘草梢,治小便不利、湿热淋症、血尿。 ⒀配侧柏叶、甘草、大枣,治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 ⒁配大蓟、小蓟、白茅根、车前草,治血淋。 ⒂配茵陈、车前子、黄芩、黄柏,治湿热郁蕴而致的黄疸。 ⒃配苍术、黄柏、白鲜皮、苦参,治皮肤湿疹。 方选和验方 ❶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g。 上为散,每服6g,水200ml,入灯芯煎至140ml,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力多少与之。 水煎服。 水煎服。 ” ” 单方应用 ❶ 《生生编》:“治热淋涩痛:扁竹煎汤频饮。” 空心服,虫自下,皆尽止。” ” 【医药家论述】: 张寿颐:“萹蓄,《本经》、《别录》皆以却除湿热为治。浸淫疥疮,疽痔,阴蚀,三虫,皆湿热为病也。后人以其泄化湿热,故并治溲涩淋浊。濒湖以治黄疸、霍乱,皆即清热利胆之功用。 然亦惟湿阻热结为宜,而气虚之病,皆非其治。若湿热疮疡,浸淫痛痒,红肿四溢,脓水淋漓等症,尤其专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