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萆薢(图88)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萆薢(图88) 药材萆薢分有两类:一为粉萆薢,来源主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的干燥根茎;二为棉萆薢,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lemloba Thunb.和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R.kunth.的干燥根茎。原植物均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野生。 【性状鉴别】 1.粉草薢 根茎多切成不规则薄片,大小不等,厚约5mm,边缘不整齐,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平坦,细腻,有粉性,有黄色筋脉花纹或筋脉点散在(维管束)。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气微,味苦微辛。 2.绵萆薢 根茎多为不规则斜切片,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周边卷曲,有稀疏基部呈圆锥形凸起的根痕。切面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黄棕色筋脉点散在(维管束)。质疏松,略呈海绵状。气微,味苦微辛。 粉草薢以切片大而薄,色黄者为佳。绵萆薢以切片大,色灰白者为佳。 【炮制方法】 (一)净制 拣去杂质,筛除灰屑。 (二)切制 浸泡,润透,切薄片,干燥。 (三)炮炙 1.泔制 取原药材,切6mm宽丝,用米泔水洗去泥沙,晒干。 2.麸制 取萆薢块用麸皮炒至微黄。每100kg萆薢,用麸5~10kg。 【性味归经功效】 微寒,苦。归肾、胃、膀胱经。利湿去浊,祛风除湿。 【应用】 1.膏淋、白浊证 本品能利湿而分清去浊,是治疗小便混浊,或米泔之膏淋要药。常与益智仁、乌药、石菖蒲等配伍,如萆薢分清饮。亦可治疗妇女湿盛白带。 2.风湿痹证 本品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功效,善治腰膝痹痛、筋脉屈伸不利,偏于寒湿,可与牛膝、附子等配伍,如萆薢丸;属湿热者,常与忍冬藤、防己、黄柏等配伍。 【用法及注意事项】 煎服,10~15g。 肾阴虚亏者忌服。 【备注】 《本草纲目》:“治白浊,茎中痛,痔瘘坏疮。” 本品含薯蓣皂苷等多种甾体皂苷,总皂苷水解后生成薯蓣皂苷元等。还有鞣质、淀粉、蛋白质等。薯蓣皂苷、克拉塞林苷均有抗真菌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