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子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为菊科植物菴 Artemisia keiskeana Miq.的果实。 冬季采收。苦辛,性温。入足厥阴经。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农本草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名医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煎汤,4.5~9克;研末入丸散或捣汁饮。无瘀滞湿热者慎服。 孕妇忌服。 ❶ 治产后腹痛:菴 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15克。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不计时候,以热汤下20丸(《普济方》)❷ 治产后血痛:菴 子30克。 水1升,童子小便2杯,煎饮(《濒湖集简方》)。 ❸ 治阳萎:菴 子6~9克。 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