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莫里亚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莫里亚克 【生卒】:1914—1996 【介绍】: 法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之子。早年攻读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积极追随戴高乐将军。 1944-1949年为戴高乐的私人秘书。 战后从事文学批评和新闻工作,先后为《自由》、《费加罗报》、《快报》、《世界报》等报刊撰写文稿。 著有《地狱神秘主义之介绍》(1938)、《安德烈·布勒东》(1949)、《普鲁斯特谈自己》(1953)、《今日人与思想》(1953)等一批文学论著。在这些书中,通过对巴尔扎克、儒昂多等19世纪和当代一批名作家的评论,作者对传统文学的创作方法提出了异议。 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取消情节描写,把真实的情况挖掘出来,不要借助事先安排好的人物把作者的主观意图强加给读者,取消细节性的描写和说教性的解释。1958年他在《当代反传统文学》一书中,明确表示赞成新小说派创作原则,并提出文学应当从一切伪装、谎言、装腔作势以及字词膨胀中加以净化,以求创立“纯文学”的主张。此后他效法普鲁斯特、福克纳等现代派作家进行小说创作。在四部曲小说《内心对话》:《女人是注定倒霉的》(1957)、《城里的晚餐》(1959,获梅迪契奖)、《侯爵夫人五点钟出发》(1961)、《放大》(1963)中,使用了内心独白的手法,打破了线条状的真实时空观念,使小说像戏剧舞台那样,让作品中的人物体现作者的意志。 然而使克洛德·莫里亚克真正在文坛上赢得声誉的还是10卷日记体回忆录《静止的时间》:《静止的时间》(1974)、《想象的空间》(1975)、《希望是多么强烈》(1976)、《马拉加的平台》(1977)、《热爱戴高乐》(1978)等。这部日记不是按照传统编年史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照题材内容分类排列,书中由于汇集了作者对瓦莱里、纪德、科克托等一批名作家和对当今世界的评价,记载了他追随戴高乐将军的过程以及他与萨特、富科等作家学者的会晤,有一定史料价值。 其它作品还有剧本《对话》(1965)、小说《菩萨开始颤抖》(1979)、3卷回忆录《完成的时间》(1991-1993)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