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荼
《广韵》同都切,平模,定。 《广韵》食遮切,平麻,船。《广韵》宅加切,平麻,澄。 ❶ 苦菜。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毛}传:“荼, 苦菜也。”{汉}{王逸}《九思·伤时》:“堇荼茂兮扶疏。”{清}{曹寅}《和孙子鱼食荠诗寄二弟》之二:“平生餔餟意, 未改茹园荼。” ❷ 田间杂草。《诗·周颂·良耜》:“以薅荼蓼。”{孔颖达}疏:“蓼是秽草, 荼亦秽草。”{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稻工》:“凡宿田 草之类, 遇耔而屈折, 而稊稗与荼蓼, 非足力所可除者, 则耘以继之。” ❸ 茅﹑芦之类的白花。 《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闉闍, 有女如荼。”《国语·吴语》:“万人以爲方阵, 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 望之如荼。”{韦昭}注:“荼, 茅秀也。”《汉书·礼乐志》:“顔如荼。”{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荼, 野菅白华也。言此奇丽, 白如荼也。 ” ❹ 荼之味苦,引申为苦﹑痛苦。参见“[荼毒]”。 ❺ 通“[涂]”。 参见“[荼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