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荷莲豆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荷莲豆菜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概况】: 异名 圆叶鹅儿肠、地花生(贵州),水青草(海南),水荷豆、野豌豆(广西),十二对草(福建),野雪豆、水天诛(广东),月亮草、野豌豆菜(云南)。 基源 为石竹科荷莲豆属植物荷莲豆的全草。 原植物 荷莲豆Drymaria cordata(L.)Willd. 形态 一年生草本。茎光滑,纤细,匍匐簇生,基部分枝,节上生不定根。叶卵形,长1~1.5cm,宽1~1.2cm,有柄;托叶针形。 花成顶生聚伞花序;花梗有柔毛;萼片5,披针状卵形,长约3mm,边缘膜质,有3脉;花瓣5,白色,长约2.5mm,顶端2深裂;雄蕊5,和萼片对生,微短于花瓣;子房卵形,花柱2,基部合生,柱头2裂,胚珠2。蒴果卵形,2瓣裂。种子近圆形,有疣状突起。(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619页.图123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溪流边和杂木林缘。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四川、贵州和云南。 。【化学】: 含琥珀酸、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1],还含有荷莲豆菜碱(Cordatanine)[2]、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和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2;13(8):343 [2] 植物学报 1986;28(4):450 [3] 中药通报 1987;12(1):36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贵州民间药物》:“平,微涩。”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疮疖痈肿,黄疸,疟疾,风湿脚气。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黄疸,散痞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泡酒或捣汁。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黄疸:圆叶鹅儿肠、金针花各30g。煎水服。” ”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急性肝炎,胃痛,疟疾,翼状胬肉,腹水,便秘;外用治骨折,疮痈,蛇咬伤:荷莲豆草6~9g。水煎服或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