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荷包牡丹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荷包牡丹根 【名称出处】:汪连仕《采药书》 【概况】: 异名 土当归、活血草(《纲目拾遗》),鱼儿牡丹(《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 为罂粟科荷包牡丹属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茎及全草。荷包牡丹属全世界约20种;中国有2种,均为药用植物。 原植物 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 Lem. 历史 《秘传花镜》始载荷包牡丹,《纲目拾遗》亦载:“荷包牡丹之根,今人呼活血草,即土当归也。”并引汪连仕云:“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金疮之圣药也。”《植物名实图考》引《花镜》云:“……一名鱼儿牡丹,以其叶类牡丹,花似荷包,亦以二月开,因而得名。一干十余朵,累累相比,枝不能胜压,而下垂花俯首然,以次而开……。 ”按上述并考其图即本种。 形态 多年生无毛草本。茎高30~60cm,带紫色。 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达20cm,2~3出全裂,一回裂片具细长柄;二回裂片具短柄或无柄,2~3裂;三回裂片卵形或楔形,全缘或具1~3小裂片。总状花序,花一侧生而下垂,苞片钻形;花两侧对称;萼片2,极小,早落;花瓣4,长约2.5cm,交叉排列为二轮,外面2枚蔷薇红色,下部囊状,上部变狭,向外反曲;内面2枚狭长,近白色,顶部紫红色,在中部以上缢缩;雄蕊6枚,合生成2束;雌蕊条形。蒴果细长圆形。 种子细小,有冠毛。花期4~6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页.图1749) 生境与分布 中国东北、西北及河北、内蒙古、云南有栽培。。 【化学】: 根含网状番荔枝碱(Reticuline)、前荷包牡丹碱(Predicentrine)和唇花紫堇碱(Cheilanthofoline)。 参考文献 CA 1984;100:188789z 【药性】: 性味 《岭南采药录》:“辛,温。” 功效 解毒,散血。 主治 ❶ 汪连仕《采药书》:“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令人沉醉,金疮之圣药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疮毒:荷包牡丹根适量,捣汁,酒冲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