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赋
本草著作。 ❶ 4篇。明严萃(蓄之)约撰于16世纪初。 所论诸药分寒、热、温、平四性予以阐介。《嘉兴县志》著录,今佚。 ❷ 1卷。清系屯子撰于17世纪后半叶。 为作者《纂修医学入门》卷3。计录药500余味,用五言诗形式述其性用。末附《心药赋》,为治心病而拟,套用药名,乃游戏笔墨。 另附《汤论》,讨论君臣配合。今有乾隆四十年(1775年)刻本。 ❸ 清福寿堂主人编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共录药350余味,每药各编药赋,以明功治。分药性寒类赋、药性温散赋、药性温补赋。 今存福寿堂铅印本。 ❹ 清何岩(鸿舫)撰。 约成书于19世纪末。作者家世业医,于青簳山开辟何氏药圃,乃检圃得药,据药辨性,作《药性赋》。 分温、热、寒、平四性,共载药334味。各药以骈语述其功效,简洁流畅。 今有何氏家藏未刊本及抄本(或名《重古何氏药赋》、《何氏药性赋》等)。 ❺ 本草著作。抄本。摘抄底本不详。 此书非通常所见之《药性赋》。全书仅15000余字,简介药性总义、五脏病象及用药,以及温热寒凉各类常用药200余味。 后附炮制药歌、十八反、十九畏歌等。 抄本现存甘肃省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