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
[结构] 偏正式。 [释义] 形容原有的东西毁坏净尽或完全失去。荡然:空无所有的样子。 [出处] 南朝·梁·任防《为梁武帝集坟籍令》:“近灾起柏梁,遂延渠阁,青编素简,一同煨烬,湘囊綖帙,荡然无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者》:“天明,视所解金,荡然无存。”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赵丽宏《诗魂》:“以前的那种陌生感,从此荡然无存了,老人和我成了忘年交。” ❷ 作宾语。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卷五二部:“他像文艺复兴期的那些画家,高高兴兴的在屋子外面的墙上作画,虽然明知道十年之后就会荡然无存。” [附条] ❶ “荡然无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杂编(其六)》引《谭宾录》。 ❷ “荡然一空”。《宋史·杨偕传》。 ❸ “荡焉无存”。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 [同义] 灰飞烟灭 火灭烟消 无影无踪 [反义] 岿然独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