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荀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荀子 【生卒】:约前313—前238 【介绍】: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名况,尊号卿,又称孙卿,赵国(今山西南部)人。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被称为“孙氏之儒”。 著书数十万言,现存有《荀子》。荀子批判并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把古代唯物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他提出“明天人之分”,即“天行有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先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他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主要有:1.主张“性恶论”。认定人性生来就“好利”“疾恶”,但教育和环境能改变人的本性。教育是补救刑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化性恶为性善,并使人成为品格高尚、是非分明、富有精神财富的人,如果无师无法,人的恶性就会发展。 2.明确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圣人。强调学习是提高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能使人“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 3.重视学、行、思三者结合。他将学习过程分为“闻见”“知”“行”三个阶段,而尤重“行”,提倡“虚宜而静”的学习态度;并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身体力行,学习要“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使自己的身心受益;要博学,也要思索,重视“解蔽”,反对杂乱的记忆和无根据的思考。 4.主张道德修养要重视长虑顾后,补偏救弊,培养德操。5.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地把教师与天地君亲并列,称为“天地君亲师”。认为“师法之化”是学习取得成效的捷径,而丰富的经验、坚定的信仰以及循序渐进的教法和精微的论辩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荀子》这一著述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珍宝。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