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根腐病
茶树根部腐烂病害的总称。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浙江、湖南、四川、贵州、安徽等省区茶区;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及非洲东部也有分布。因土壤、气候条件不同,发生种类亦有差异。为害茶树、咖啡、可可、橡胶等亚热带木本植物。病株根部出现不同色泽的腐烂症状,地上部分生长衰弱,叶色黄化枝叶稀疏,严重时全株死亡。 在茶园中常成片发生。最普遍的有:茶红根腐病〔病原菌为Poria hypolateritia(Berk.)Cooke〕、茶褐根腐病〔病原菌为Phellinus noxius(Corner)Cunn〕、茶黑根腐病〔病原菌为Ustulina zonata(Lev.)Sacc〕和茶紫纹羽病(病原菌为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Pat.)等多种。 在中国南方茶区病原菌无越冬现象。林地初垦后残存的有病树根、碎块是茶根腐病的侵染源。 树势衰弱、土壤排水不良和黏重土易于发病。 对新开垦的茶园宜彻底清除残根,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发现病树及时拔除烧毁,并用土壤杀菌剂灌浇消毒。 1.刚挖出的病根 2.用水洗去泥土的病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