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
中药名。 见《本草拾遗》。别名:昆仑瓜、矮瓜。为茄科植物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果实。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夏、秋果熟时采收。味甘,性凉。 入脾、胃、大肠经。清热,活血、止痛、消肿。 治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内服:入丸、散或泡酒。 ❶ 治大风热痰: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 食已及欲卧时,酒下30粒(《本草图经》)。 ❷ 治妇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妇人良方补遗》)。果实含胡芦巴碱、水苏碱、胆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种子中龙葵碱的含量最高,为1.2%~1.5%。 果皮含色素茄色甙、紫苏甙、以及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等。药理表明:果、叶口服或注射其提取物,能降低兔与人的血胆甾醇水平,并有利尿作用;临床用于多种外科疾患❶ 老烂脚:取新鲜紫色茄子之皮,局部外敷,每日1~2次。 初用时局部症状加重,1星期左右反应消失。 ❷ 皮肤溃疡:取茄子煨煅存性,研成细末,加入少量冰片混匀,撒布创面,纱布包扎。 ❸ 乳腺炎,疔疮痈疽:将茄子细末撒于凡士林纱布上,外敷患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