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茄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茄子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 落苏(孟诜),矮瓜、吊菜子(《广州植物志》),茄(《开宝本草》、《南方草木状》),白茄(《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茄科茄属植物茄的果实。 原植物 茄Solanum melongena L.,又名紫茄(《中国植物志》)。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1m。 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幼枝、叶、花梗、花萼被星状绒毛。 单叶互生,叶片卵形,长10~18cm,宽5~11cm,叶端钝尖,基部偏斜,叶缘波状或深波状圆裂;叶柄长2~5cm。能孕花单生,花梗长1~1.8cm,花后下垂;不孕花生于蝎尾状聚伞花序上,与能孕花并出;花萼钟状,有小皮刺,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兰紫色,辐状,径2.5~3cm,裂片三角形,长约1cm;雄蕊5枚,著生于冠筒喉部;子房圆形,2室。浆果较大,圆形或圆柱形,暗紫色、淡绿色或黄白色,萼宿存。花期6~8月,花后结实。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25页.图5404) 生境与分布 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摘成熟果实。 【化学】: 含胡芦巴碱、水苏碱、胆碱和茄碱。果皮含茄色甙(Nasunin)、紫苏甙(Shisonin)、飞燕草素-3-葡萄糖甙(Delphinidin-3-monoglucoside)及飞燕草素-3,5-二葡萄糖甙。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98 【药性】: 性味 甘,凉。 ❶ 《开宝本草》:“甘,寒。” 归经 入脾、胃、大肠经。 ❶ 《本草求真》:“入肠、胃。” 功效 清热消肿,活血止痛。 主治 肠风下血,热毒疮痈,皮肤溃疡。 ❶ 孟诜:“主寒热,五脏劳。又醋摩之,敷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研末,入丸、散;或泡酒。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图经本草》:“治大风热痰:大黄老茄子不计多少,以新瓶盛贮,埋之土中,经一年尽化为水,取出,入苦参末同丸,如梧子。食已及欲卧时,酒下30粒。” 如已出脓,再用,取瘥为度。 单方应用 ❶ 《妇人良方补遗》:“治妇人乳裂:秋月冷茄子裂开者,阴干,烧存性,研末,水调涂。” 食疗 ❶ 拌茄泥(《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高血压,冠心病,贫血,肝炎,肾炎,糖尿病,术后恢复期患者:茄子250g洗净,削皮,切成两半,装在碗或盆内上蒸笼蒸烂。 略凉后,放上酱油15g,香油5g,芝麻酱10g,盐5g,蒜泥5g,拌匀即可食用。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王隐君《养生主论》治疟方用干茄,讳名草鳖甲,盖以鳖甲能治寒热,茄亦能治寒热故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