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檀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檀子 【名称出处】:《中药大辞典》 【概况】: 异名 苦蚕子、猪腰子(《贵州民间药物》),日头鸡(《四川中药志》),冲天子(云南)。 基源 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厚果崖豆藤的种子和果实。 原植物 厚果崖豆藤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又名厚果鸡血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土甘草(广西)。 形态 多年生攀援灌木,嫩枝被白色绒毛。 老时渐脱落,单数羽状复状,长30~50cm;小叶9~17,长圆披针状,长5~16cm,宽2~8cm;先端钝,基部圆楔形或钝,下面被锈色绢毛,全缘,小叶柄长0.5cm。总状花序腋生,长15~30cm,花2~5簇生于花序轴的节上;长2~2.3cm,苞片卵圆形;花萼钟形,萼齿5,被短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紫红色.旗瓣无毛,单体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线形、花柱弯曲。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长圆形,长6~23cm,宽5cm,厚3cm;种子1~5,肾形,长约3cm,红棕色或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97页.图25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溪边、疏林下及灌丛中。 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生药】: 采集 10月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也产。 鉴别 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著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cm,厚约3c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滑,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佳。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种子和根有毒,含鱼藤酮和拟鱼藤酮[1]。尚含大量皂甙与去氢鱼藤酮(Dehydrorotenone)[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65 [2]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329 【药性】: 性味 苦、辛,热。 有毒。 ❶ 《草木便方》:“苦、辛。有毒。” 功效 杀虫,攻毒,止痛。 主治 疥疮,癣、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❶ 《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0.9~1.5g。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有毒,内服宜慎。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虫疮疥癣:苦檀子、花椒、苦参、藜芦、黄连、独脚莲。共研末,调香油搽。” 单方应用 ❶ 《贵州民间药物》:“治痧气痛:苦檀子果研末,每次0.9~1.5g,开水冲服。” 食疗 《贵州民间药物》:“治小儿疳积:苦檀子果(煅存性)1.5g。蒸鸡肝吃或磨水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