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苦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基源 为茄科酸浆属植物苦 原植物 苦 历史 《尔雅》郭璞注:“ ”《纲目》:“酸浆、苦 败酱亦名苦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全体被疏短柔毛或近无。茎披散状分枝。叶互生,膜质,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3~8cm,宽2~6cm,叶端渐尖,叶基偏斜,全缘或具不规则粗齿缘;叶柄长,几与叶片等长。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5~1cm,;花萼钟形,5中裂;花冠钟形,淡黄色,径0.5~1cm,5浅裂,裂片基部具紫色斑纹,有缘毛;雄蕊5枚,花药黄色;子房2室,花柱线形。浆果球形,黄绿色,有时带紫色,径约1cm,为宿萼包裹,宿萼长2~3cm,具5棱,径2~2.5cm。 种子多数,近圆盘形。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1分册.57页.图版15:3-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0~1500m田边、路旁、草地或山坡林下,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洲也有。。【生药】: 采集 夏季采收全草。 【化学】: 含酸浆果红素(Physalien),即玉蜀黍黄素二棕榈酸酯。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87 【药性】: 性味 ❶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寒,苦。” 功效 清热,利尿,解毒。 主治 感冒,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龈肿,湿热黄疸,痢疾,水肿,热淋,天疱疮,疔疮。 ❶ 《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大头风,指疔,牙龈肿痛,湿热黄疸,咽喉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热淋。” 牙龈肿痛,天疱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捣汁。 外用:捣敷、煎水含漱或熏洗。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百日咳:苦 ” ” ” 煎水洗,1日2次。鲜草更好。” 鲜草更好。” ” ⒀《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治细菌性痢疾:苦 ” ⒂《中草药学》:“治尿道炎症,小便不和: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