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苕叶细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苕叶细辛 【名称出处】: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概况】: 异名 金耳环、细辛(《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金耳环的全株。 原植物 金耳环Asarum insigne Diels(A.longepedunculatum O.C.Schmidt),又名瑶山金耳环(植物分类学报)。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短,根丛生,稍肉质,直径2~3mm,有浓烈的麻辣味。叶片长卵形、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10~15cm,宽6~11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耳状深裂,两侧裂片长约4cm,宽4~6cm,通常外展,叶面中脉两旁有白色云斑,偶无,具疏生短毛,叶背可见细小颗粒状油点,脉上和叶缘有柔毛;芽苞叶窄卵形,长1.5~3.5cm,宽1~1.5cm。花紫色,直径3.5~5.5cm;花梗长2~9.5cm,常弯曲;花被管钟状,中部以上扩展成一环突,然后缢缩;花被裂片宽卵形至肾状卵形,中部至基部有一半圆形垫状斑块;斑块直径约1cm,白色,药隔伸出,锥状或宽舌状,或中央稍下凹;子房下位,外有6棱,花柱6,顶端2裂,裂片长约1mm,柱头侧生。花期3~4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4卷.188页.图版4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50~700m林下阴湿地或土石山坡上。分布于江西、广东、广西。 。【生药】: 采集 4~10月采挖。 【化学】: 含黄酮甙、氨基酸、挥发油、糖类[1]。挥发油中含反式-β.金合欢烯(trans-β-Farnesene)、细辛醚(Asaricin)、黄樟醚、樟脑、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205 [2] 中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111 【药性】: 性味 辛,温。 有毒。 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辛,温。有毒。 ” 功效 发汗,解毒,祛痰,行气,消肿。 主治 感冒头痛,咳喘痰多,牙痛,口舌疮,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祛风,发汗,行气,消肿,祛痰止血。治感冒头痛,齿痛,口舌疮,跌打,蛇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9~1.5g。外用:捣敷患处或研末撒。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治风寒头痛:土细辛0.9~1.5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