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联心理学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联心理学史 1923年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确立至1989年苏维埃政权解体,苏联心理学的发展分四个时期。 (1)十月革命胜利至1931年,为探索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改造旧心理学的时期。以切尔巴诺夫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心理学派坚持反对唯物主义观点,主张用内省法研究心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只与社会心理学有关,遭进步心理学家的反对。1920年,布隆斯基发表《科学的改革》,认为科学的心理学依靠马克思主义,次年在《科学心理学漫谈》中进一步批判唯心主义心理学的本质,认为科学心理学的任务在于确定人类的行为的变化及其条件、依据,被认为是苏联心理学反对唯心主义心理学派的檄文。唯物主义心理学和唯心主义心理学的公开论战始于1923年全俄精神神经病学第一次代表大会。 科尔尼洛夫作题为《现代心理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报告,首次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解释心理现象,遭切尔巴诺夫反驳。在全俄精神神经病学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科尔尼洛夫又作题为《心理学中的辩证法》的报告,得到大多数代表的支持,唯心主义心理学派遂告失败。苏联心理学在探索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理论时,虽克服了主观主义和唯灵论,却出现机械主义和简单化倾向,用反射学、集体反射学和反应学代替对意识和其他复杂心理现象的研究,引起多数心理学家的不满。(2)20世纪30-50年代初,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时期。苏联心理学家从列宁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寻找到批判机械唯物主义的武器,初步奠定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此期,维果茨基和鲁宾斯坦确定了苏联心理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方向。 维果茨基在与心理学中的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论战中发展自己的文化历史理论,该理论成为苏联心理学的理论基石。鲁宾斯坦自30年代起尝试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传统心理学的概念体系,在所著《普通心理学原理》(1940,1946)中,将马克思的活动概念引入心理学,提出意识与活动统一的原则,初步奠定苏联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但苏联意识形态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和机械唯物论一定程度上妨碍了苏联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发展。1928-1930年对儿童学的批判否认生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定儿童学中的心理技术和心理测验。(3)20世纪50-70年代,为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蓬勃发展时期。1955年,《心理学问题》杂志创办。1957年,苏联心理学会成立。1960年,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重版。 1965年,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成立心理学系。1971年,苏联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成立。 此期出版许多重要著作,如列昂节夫的《心理发展问题》(1963)、《活动·意识·个性》(1976),鲁利亚关于神经心理学的著作,蔡加尼克关于心理机能损伤和恢复的著作,斯米尔诺夫主编的《心理学基础》(1974-1981)丛书等。 1959年出版的《苏联心理科学》(两卷)集中体现苏联心理科学的成就,引起世界心理学界的关注,被称为“苏联心理学派”。 在50年代初,苏联心理学也受到“左”的干扰,如1950年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医学科学院联席会议提出“在巴甫洛夫学说基础上改造心理学”的方针,1953年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的出版所产生的机械决定论的消极影响等。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苏联和世界心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但50年代的“心理学巴甫洛夫化”亦引起不良后果,一定程度上阻碍对心理的生理机制的全面探讨。 (4)20世纪80年代,为心理学走向完善和成熟时期。表现为: 心理学各分支学科均取得长足进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