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苏合香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苏合香丸 本品由檀香、木香、香附(醋炙)、丁香、乳香(醋炙)、荜茇、白术(麸炒)、诃子肉各150g,每1200g细粉兑研:朱砂粉288g,沉香、安息香各150g,苏合香96g,犀角粉67.92g,麝香、冰片各24g组成。 有辛温开窍,理气化痰之功效。适用于中风痰迷心窍引起:突然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或突然心痛,暑湿气闭等症。方药分析基本同“苏合丸”(2),本品气芳香,味微苦、辛;为赭红色的大蜜丸。每丸重3g。 姜汤或温开水送服,1次1丸、1日1~2次。密封,置室内阴凉干燥处。 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❶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苏合香亦能通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窍,故君之以名其方,与安息香相须,能内通脏腑。龙脑辛散轻浮,走窜经络,与麝香相须,能内入骨髓。 犀角入心,沉香入肾,木香入脾,香附入肝,薰陆香入肺。复以丁香入胃者,以胃亦为一脏也。用白术健脾者,欲令诸香留顿于脾,使脾转输于各脏也。 诸脏皆用辛香阳药以通之,独心经用朱砂寒以通之者,以心为火脏,不受辛热散气之品,当反佐之,以治其寒阻关窍,乃寒因寒用也。” 如遇此证,急化苏合香丸四五粒灌之便醒,然后随其调理,无不痊愈。” 临床报道 ❶ 乙型脑炎中医疗法简要介绍:“对乙型脑炎,适应于体温高而手足冰冷之证候,对有呕吐、腹痛者更为合拍。昏迷和不昏迷都可用,同时配合白虎汤。但因火性燥,故对舌干燥,津液已伤者不宜使用。 ”[1] ❷ 淄博市197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及中医治疗的疗效观察报道:“总结8例乙脑的治疗经验:在热已退尚有嗜睡现象者当用苏合香丸。”[2] ❸ 苏合香丸属温开剂,适用于:1)中湿昏厥,呕吐腹泻。 呓语嗜卧,清窍不通(无嚏)。2)中暑挟秽,脉象模糊不清,舌苔黄腻垢浊。 3)中风夹痰湿的神志不清者,亦可用[3]。 ❻ 用苏合香丸救治2例因误食木薯而中毒的病孩,1例7岁,另1例10岁,症见突然发冷、头晕、胸闷、呕吐。1例因呕多,中毒较浅,当时除给予盐汤探吐外,复用苏合香丸2粒磨服,服后即安。 另1例中毒较重,当时已肢厥脉伏,微抽,面青、唇绀,气促鼻煽,呈半昏迷状态,先用可拉明及针刺人中,未见好转,乃改用苏合香丸边磨边灌,服1丸即气顺神清,续用1丸,一切如常人[6]。 质量研究 苏合香丸(I)是由15种单味药制成的复杂制剂。 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了研究,用I和各单味药的乙醇及乙醚提取液,分别进行薄层色谱法展开,薄层板选用各适宜的λs和λR进行薄层扫描,绘制薄层扫描色谱谱图,根据谱图上特征峰,可以鉴定十二种单味药。 实验结果表明,双波长薄层扫描法鉴定本品较为适宜,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再现性[7]。 参考文献 [1] 中医杂志 1956;(10)∶510 [2] 山东医刊 1958;(3)∶36 [3] 中医杂志 1958;(12)∶829 [4] 哈尔滨中医 1962;5(4~5)∶28 [5] 天津医药杂志 1966;(4)∶1 [6] 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 1966;(1)∶15 [7]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89;6(1)∶2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