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芸薹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芸薹子 【概况】: 异名 油菜(《纲目》)。 基源 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芸薹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 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B.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B.rape L.var.campestris(L.)Clapham 余项参见“云薹”条。。【生药】: 采集 4~6日间。 种子成熟时将地上部分割下,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药材全中国各地均产,以长江下游产量最多。 鉴别 种子类圆球形,直径约1~2mm,种皮黑色或暗红棕色,少数呈黄色。在扩大镜下检视,表面有微细网状的纹理,种脐点状,浸在水中膨胀。 除去种皮,见有2片黄白色肥厚的子叶,沿主脉相重对折,胚根位在二对折的子叶之间。气无,味淡,微有油样感。 以饱满、表面光滑、无杂质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此外,有些地方用清炒芸薹子。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蛙。。【化学】: 含脂肪油,种子油的组成为脂肪酸类成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二十碳-11-烯酸(n-Eicos-11-enoic acid),甾醇类化合物有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固醇、芸薹甾醇(Campesterol)、芜菁甾醇(Brassicasterol)[1]、芜菁甾醇的C-24差向异构体、24-甲基胆甾-5,22E-二烯-3β-醇(24-Methylcholesta5,22E-dien-3β-ol)、△22E-芸薹甾醇(trans-Dehydrocampesterol)[2],以及芥子酸(Erucic acid)、维生素E[1]等。种子另含丙氨酸、缬氨酸、天门冬氨酸[1],以及白芥子甙(Sinapine)[3]、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芦丁[1]等。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7 [2] J Am Oil Chem Soc 1982;59(12)∶521 [3] CA 1990;113∶170626c 【药性】: 性味 辛,温。 《纲目》:“辛,温。” 功效 行血,破气,消肿,散结。 主治 产后血滞腹痛,血痢,肿毒,痔漏。 ❶ 《千金·食治》:“主梦中泄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榨油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芸薹散(《产乳集验方》)治产后恶露不下,血结冲心刺痛,并治产后心腹诸疾:芸薹子(炒)、当归、桂心、赤芍药等份(为末)。 每服6g。 单方应用 ❶ 《温氏海上仙方》:“治产后血晕:芸薹子、生地黄等份。为末。每服9g,姜7片,酒、水各150ml,童便150ml,煎7分,温服。” 每服6g,水煎,食前温服。”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芸薹菜,子、叶同功,其味辛气温,能温能散,其用长于行血滞,破结气,故古方消肿散结,治产后一切心腹气血痛,诸游风丹毒,热肿,疮痔,诸药咸用之。经水行后,加入四物汤服之,云能断产。又治小儿惊风,贴其顶囟,则引气上出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