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芸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芸薹 【概况】: 异名 油菜(《纲目》)。 基源 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芸薹的嫩茎叶。芸薹属全世界约40种;中国有14个栽培种,11个变种,1个变型。 原植物 芸薹Brassica campestris L.〔B.campestris L.var.oleifera DC.;B.rapa L.var.campestris(L.)Clapham〕 历史 芸薹一名始载于《唐本草》,《纲目》亦收载,名油菜,云:“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食,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芸薹方药多用,诸家注亦不明,今人不识为何菜?诊访考之乃油菜也。九月、十月下种,生叶形色微似白菜……开小黄花,四瓣,如芥花,结荚收子,亦如芥子,灰赤色。考上记述即本种。 形态 二年生粗壮草本,高可达1m以上,植株无毛或近无毛,稍有白粉霜。茎直立,粗壮,多有分枝,具纵棱。基生叶有柄,大头羽状分裂;茎下部叶羽状半裂;茎上部叶长圆形或披针形,无柄,顶端钝,基部心形,抱茎,具垂耳,全缘或有波状锯齿。 总状花序开花时渐延长;萼片4,绿色,长圆形,长3~5mm,直立开展,顶端圆形,边缘透明,稍有毛,2轮排列,外轮2片基部稍呈囊状;花瓣4,鲜黄色,倒卵形,基部具瓜;雄蕊6,4长2短;蜜腺发达,侧蜜腺与中央蜜腺均存;雌蕊1,子房上位,室,具假隔膜。 长角果圆柱形,长5~8cm,宽3~5mm,果瓣中脉有网纹,具直立喙,长9~24mm;果梗长5~15mm,近水平或斜向著生。种子近球形,直径1.5~2mm,红褐色或棕褐色。 花期3~5月,果期4~6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9册.12页.404图) 生境与分布 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均大量栽培。。【化学】: 全草含槲皮甙(Quercitrin)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Amyloid)、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的多糖、一种12S球蛋白(12S Globulin),尚含羰化呋喃(Carbofuran)、3-羟基羰化呋喃(3-Hydroxycarbofuran)[1-4]。 以及一种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5]。 附 其根皮中可分得矢车菊素-3-双葡萄糖基-5-单葡萄糖甙(Cyanidin 3-diglucosyl-5-monoglucoside)、矢车菊素-3.5-双葡萄糖甙及矢车菊素-3-单葡萄糖甙[6]。 参考文献 [1] Indian J Med Res 1959;47∶563 [2] Carbohyd Res 1971;17(1)∶97 [3] Can J biochem 1970;48(10)∶1095 [4] Agric Food Chem 1980;28(4)∶719 [5] CA 1985;102∶109816w [6] Agric Biol Chem 1990;54(1)∶171。【药性】: 性味 辛,凉。 ❶ 《千金·食治》:“辛,寒。” 归经 ❶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效 散血,消肿。 主治 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❶ 《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煮熟或捣汁。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麻疹后、疥疮、目疾患者不宜食。 ❶ 《百病方》:“狐臭人食之,病加剧。” 单方应用 ❶ 《日用本草》:“治女人吹乳:芸薹捣烂敷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