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芦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芦荟 【概况】: 基源 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库拉索芦荟(习称老芦荟),好望角芦荟(习称新芦荟)或其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液汁浓缩干燥物。 芦荟属全世界约200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特别是非洲南部干旱地区,亚洲南部也有);中国产1种,药用,但过去中药所用的芦荟,主要是非洲产的种类。 原植物 库拉索芦荟Aloe vera L.,又名奴会、纳会、象胆(《台湾青草药》)。 好望角芦荟Aloe ferox Mill. 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短或明显。叶肥厚多汁,呈莲座状,簇生或有时2列著生于茎顶,狭披针形,长15~36cm,宽2~6cm,先端常渐尖,基部宽阔,粉绿色,边缘疏生刺状小齿,花葶单生或有时分枝,高65~95cm;总状花序疏散;花低垂,长约2.5cm,黄色,有时有赤色斑点;花被管状,6裂,裂片稍外弯;雄蕊6,花药丁字形著生;雌蕊1~3室,每室有多数胚珠。 蒴果三角形,室背开裂。花期2~3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76页.2190条图) 生境与分布 中国有栽培。原产非洲北部地区,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为栽培。 好望角芦荟与芦荟的主要区别在于:茎直立,高3~6m,叶30~50片,簇生于茎顶;叶片披针形,长达60~80cm,宽12cm,深绿色至蓝绿色,边缘有刺。 圆锥花序长约60cm。 花梗长约3cm;花被管状,基部连合,上部分离,微外卷,淡红色至黄绿色,有绿色条纹;雄蕊6,花药与花柱外露。(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076页.2190条图)原产非洲南部地区,中国也有栽培。 。【生药】: 栽培 宜在疏松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 用分株繁殖,在3月下旬~4月上旬,挖取芦荟植株周围萌蘖的新株作种苗,栽植于花盆或温室床土中。亦可于夏季切取10~15cm长的插条,先在阴凉处摊凉至切口稍干燥后,再扦插于花盆中,成活后再移栽。栽后,注意松土、浇水及追肥,夏季应避免烈日直射,冬季须进行防寒,通常在温室过冬。 采集 全年可采,割取叶片,收集其流出的液汁,置锅内熬成稠膏,冷却凝固。新芦荟产于非洲南部,多为栽培。老芦荟产于南美洲北崖的库拉索、阿律巴、博内尔等小岛,均为栽培。 中国南方有用斑纹芦荟叶中的新鲜汁液制成的芦荟。 鉴别 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破碎的颗粒,大小不一。 ❶ 新芦荟显棕黑色而发绿,有光泽;质松脆,易破碎,破碎面平滑而具玻璃样光泽;有显著的酸气,味极苦。 理化 取样品粉末0.2g,加甲醇2ml,回流煮沸片刻,滤过,滤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芦荟大黄素的对照,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的展开剂,展开后,喷10%氢氧化钾溶液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12页.图529) 加工炮制 炒芦荟取芦荟用文火炒至焦黑色。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潮。。【化学】: 库拉索芦荟含芦荟甙(Barbaloin或Aloin)约25%、异芦荟甙(Isobarbaloin)、芦荟大黄素、β-芦荟甙(β-Barbaloin)。 此外还含芦荟树脂鞣酚(Aloeresitannol)与桂皮酸所结合的酯约12%,并含微量挥发油[1]。 好望角芦荟含芦荟甙9%、β-芦荟素,并含大量好望角树脂鞣酚(Capaloresinotannol)与对羟基桂皮酸结合的酯。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4。【药理】: ❶ 致泻作用 芦荟干浸膏280,390mg,ig,可使小鼠泻下湿粪[1]。 ❷ 抗肝损伤 芦荟注射液1.5g/kg,芦荟总甙225mg/kg ip均能显著降低硫代酰胺,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SGPT升高,对小鼠肝组织损伤也有不同程度减轻。芦荟注射液1g/kg,芦荟总甙125mg/kg ip也能明显降低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大鼠SGPT升高[2]。 ❹ 抗菌、抗真菌作用 芦荟醇浸液1∶3000~1000对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4]。芦荟1∶2水浸剂体外试验对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5]。 毒性 狗的长期毒性试验表明,im芦荟注射液0.05g/kg 6mo,动物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加,血象及肝、肾功能正常,各器官无实质性病变,表明其毒性很低[2]。 参考文献 [1] 云南医学杂志 1963;5(2)∶24 [2] 中国中药杂志 1989;14(12)∶42 [3]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1)∶688 [4] 中国防痨杂志 1964;5(3)∶481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开宝本草》:“苦,寒。” 归经 入肝、心、脾经。 ❶ 《纲目》:“厥阴经。” 功效 清热,通便,杀虫。 主治 热结便秘,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癣疮,痔瘘,萎缩性鼻炎,瘰疬。 ❶ 《药性论》:“杀小儿疳蛔。主吹鼻杀脑疳,除鼻痒。 ” ”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1.5~4.5g。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本草经疏》:“凡儿脾胃虚寒作泻及不思食者禁用。”。【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朱砂,治热结便秘而见烦躁失眠。 ❷ 配龙胆草、栀子,治大便秘结而见肝经实热。 ❻ 配生半夏、白术,治癫痫。 方选和验方 ❶ 芦荟丸(《卫生宝鉴》)治小儿脾疳瘦弱,面色萎黄:芦荟、蟾酥、黄连、槟榔、鹤虱、使君子、肉豆蔻、朱砂、麝香各等份。 研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30丸,开水下。 ❷ 芦荟肥儿丸(《医宗金鉴》)治小儿肝疳,面目爪甲皆青,目生眵泪,隐涩难睁,腹大青筋,身体羸瘦,燥渴烦急,粪青如苔:炒五谷虫、炒扁豆、炒山药、炒神曲各60g,生芦荟、炒胡黄连、黄连(姜炒)、炒芜荑各30g,炒银柴胡36g,山楂、炒使君子各75g,煅虾蟆4个,煨肉豆蔻21g,槟榔15g,炒麦芽48g,炒鹤虱24g,朱砂(水飞)、麝香各6g。为细末,醋糊为丸,黍米大。 每服3g,米汤送下。 ❹ 芦柏地黄丸(《疡医大全》)治阴虱疮,瘙痒难忍,抓破色红,中含紫点:芦荟15g,黄柏30g,熟地黄240g,牡丹皮、泽泻、茯苓各90g,山茱萸、山药各120g。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9g,白开水送下。 ❺ 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治肠胃燥结,大便不通:朱砂15g,芦荟21g。 为末,以酒和丸。每服3g,好酒送下。 每遇此证,用灯芯汤化服1丸。 ” ” 每服10丸,淡姜汤早晚吞下。忌盐、糖百日。” 单方应用 ❶ 《海上集验方》:“治 ” 【医药家论述】: ❶ 缪希雍《本草经疏》:“芦荟,寒能除热,苦能泄热燥湿,苦能杀虫,至苦至寒,故为除热杀虫之要药。” 但味极苦,气极寒,诸苦寒药无出其右者。其功力主消不主补,因内热气强者可用,如内虚泄泻食少者禁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