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芦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芦茎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 苇茎(《千金方》),嫩芦梗(《现代实用中药》)。 基源 为禾本科芦苇属植物芦苇的嫩茎。 原植物 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Arundo australis Cav.;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又名苇、葭(《诗经》),蒹(《诗秦风》),苇子草(《救荒本草》)。 历史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载:“江中采出芦”,即指本品。 余项参见“芦根”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 【化学】: 地上部分有多种游离氨基酸、植物甾醇、脂肪酸、维生素E及多元酚类化合物,后者具有抗菌活性[3]。 含纤维素38.64%~40.98%、戊聚糖17.27%~19.66%、木质素32.42%~30.36%、灰份2.20%~2.00%、水份9.47%~7.00%[1]。其根茎中含P-香豆酸(P.coumar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和P-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2]。 参考文献 [1] CA 1921;15:37435 [2] Chem Pharm Bull 1984;32(2):578 [3] Ann Pharm Fr 1990;48(4):185。【药性】: 性味 甘,寒。 归经 入心、肺。 功效 清热除烦。 主治 肺痈烦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治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脉浮数:苇茎60g(以水1600ml煮取400ml,去渣取汁),薏苡仁、冬瓜仁各15g,桃仁30枚。为粗末,入苇汁中,煮取160ml,分2次服。 【医药家论述】: 张璐《本经逢原》:“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