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藭汤
【方源】: 《千金》卷四。 【异名】: 芎藭温中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三)。 【组成】: 芎藭 干地黄 黄耆 芍药 吴茱萸 甘草各二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用法】: 上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主治】: ❶ 《千金》:带下、漏血不止。 ❷ 《普济方》:风虚冷热,劳损冲任,月水不调,崩中暴下,腰重里急,淋沥不断;及产后失血过多,虚羸腹痛;或妊娠胎动不安,下血连日,小便频数,肢体烦倦,头晕目暗,不欲饮食。 【加减】: 若月经后因有赤白不止者,除地黄、吴茱萸,加杜仲、人参各二两 【方论选录】: ❶ 《千金方衍义》:芎、归、地、芍虽专调血,不得甘、耆不能助卫和营。 尤妙在姜、萸之辛温,使血无阻积,得以归经。而经后赤白不止,非但不可用茱萸之浊燥,即地黄之腻滞亦宜斟酌,故退二位而进杜、参以益气,精气充而血液固矣。 ❷ 《医略六书》:寒湿袭虚,经气不摄,故腹痛不止,崩且传漏焉。熟地补阴滋血,黄耆补气摄血,芎藭行血中之气以除腹痛,白芍敛失位之血以止崩漏,吴萸温中止痛,炮姜温中止血,当归行血归经,炙草暖中和胃。 水煮微温服,使寒湿外散,则经气内充,而冲脉完固,何有腹痛不止,崩且传漏之患哉! 。【备考】: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温中芎藭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