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自消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自消容 【概况】: 异名 十字珍珠草(《本草求原》),通心草、大金不换(《岭南采药录》),马铃根(《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豆科野百合属植物大猪屎豆的根、茎、叶。 原植物 大猪屎豆Crotalaria assamica Benth. 历史 本品载《生草药性备要》。 《岭南采药录》称大金不换及自消螎,均指本种。 形态 半灌木状草本,茎高1~2m,茎枝有绢毛。 单叶,倒披针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7~16cm,宽1.7~4.5cm先端具刺尖,基部楔形,下面被绢毛。总状花序顶生,花20~30;小苞片2,细小,著生于花梗上部;萼长1.2~1.6cm,被绢质柔毛,萼齿长约为萼的1/2;花冠黄色,较萼长;雄蕊10,1组,花药二型;子房无柄。 荚果长4.5~7.5cm,上部宽,下部渐狭,无毛。种子黑色,有光泽。 花期7~0月,果期8~11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386页,图246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灌丛、河岸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产于广东。 鉴别 枝直径4~8mm,有稍凸起的纵棱。叶多破碎,腹面为灰褐色或灰绿色,背面灰色。枝上可见宿存的小托叶,黄色,贴伏于叶柄下两旁。 气微,味淡。以叶多,完整,干燥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 含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2-3%[1],种子亦含2.9%的野百合碱[2]。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923 [2]Sci Pharm 1986;54(4)∶351 【药理】: ❶ 抗肿瘤作用 所含野百合碱的抗瘤谱广,在受试的10多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生物碱中,它是化疗指数最高的化合物之一[1]。 体内实验iv、ip和im野百合碱5~100mg/kg 1次或每日1次,连续3~5次,对大鼠W256癌肉瘤的抑制率为70~100%,ED50 该碱50~100mcg/ml对犬气管条片呈现迅速而持久的收缩,此作用亦可被阿托品阻断[9]。 体内过程 多种动物(家兔、大鼠、小鼠)iv、im或ig野百合碱后,其原药和N-氧化物都很快出现于血液中。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结果表明:iv后5miin,血中浓度达最高峰,消除较快;im和iv相似,但消除较缓慢,血中维持约1~2h;ig亦在血中很快出现,但吸收峰较低,消除亦缓慢。3种途径给药后72h均可在血中测得。野百合碱集中分布于肝、肺、肾等脏器,且有十分严重的积蓄作用。 该碱的体内代谢比较复杂,有水解产物,氧化产物和双稠吡咯啶类化合物[2]。有报道野百合碱在体内代谢形成千里光裂碱(Retronecine)和脱氢千里光裂碱(Dehydroretroneciine),后者能与半胱氨酸、谷胱甘肽起反应,对其巯基发生烷化作用[10]。野百合碱的原形和代谢产物主要从尿中排出,但72h的尿液中仅能排出投药量的8~17%。病人在停药后22~90d,仍可从尿液中检查出该碱的原形和代谢产物[2]。 毒性 小鼠1次ip野百合碱的LD50为296±51mg/kg;大鼠im的LD50为130mg/kg;兔im45~85mg/kg于15~18d内死亡。犬连续7d iv或im野百合碱8~10mg/kg不发生明显毒性反应,但剂量加大至18~80mg/kg即可导致动物死亡。中毒表现主要在肝脏:谷丙转氨酶升高,白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储铜量升高,产生腹水,肝组织出血,坏死及肝细胞有丝分裂中止,肝细胞产生巨细胞等,还可以引起造血功能受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肺组织出血、瘀血;肾脏实质性损伤等。野百合碱中毒的潜伏期较长,毒性可以在停药后相当时间才表现出来[2~5]。有人将野百合碱5mg/kg长期间断(4mo~1yr)给大鼠sc,可以特异地诱发肝癌、肺癌,横纹肌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或肺腺癌。 而大剂量40mg/kg给大鼠1次sc,500d后,胰岛瘤发生率很高[11~15]。 野百合碱的代谢产物脱氢千里光裂碱仍然有类似的致癌作用 实验证明 左旋半胱氨酸、二巯基丁二酸钠、甘草次酸和牛黄清心丸对野百合碱的中毒有明显的保护和解毒作用。但是,巯基化合物和甘草次酸等都会一定程度影响野百合碱的抗癌疗效[2,3,5]。 参考文献 [1]中药材 1986;(6)∶19 [2]科研资料选编,第3分册,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1980∶1 [3]中医药研究资料(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 1976;(10)∶1 [4]中华医学杂志 1973;(8)∶472 [5]中草药通讯 1972;(2)∶11 [6]肿瘤防治研究 1979;(6)∶6 [7]J Pharm Sci 1964;53∶343 [8]青医学报 1980;(1)∶10,14 [9]Ind J Med Res 1962;50(3)∶435 [10]Cancer Res 1977;37∶3141 [11]Pharmacol Rev 1970;22∶429 [12]Brit Cancer 1955;9∶229 [13]Cancer Res 1968;28∶2237 [14]Nature 1959;183∶731 [15]Cancer Res 1975;35∶997 。【药性】:性味 《全国中草药汇编》:“淡,微凉。”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降压,利水。 主治 咳嗽吐血,肿胀,牙痛,小儿头疮。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肿胀,敷大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与猪瘦肉炖服。 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马口疮:自消容鲜叶,捣烂,调蜂蜜外敷患处。” 食疗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高血压:自消容鲜根30~60g,炖瘦猪肉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