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
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非进行性损害所致的运动障碍。 可由产前及围生期各种原因引起,如产前发育异常、宫内感染或/和窒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放射性照射;出生时缺氧、产伤、早产或过期产;出生后脑缺氧、出血、核黄疸、感染、外伤等。主要表现为婴幼儿期开始的运动障碍,亦可伴有智能发育迟滞及癫痫发作。可分为: ❶ 痉挛型:包括痉挛型双瘫、四肢瘫和偏瘫。 痉挛性双瘫者又称李特(Little)病,以双下肢痉挛性瘫为主,上肢症状较轻。 痉挛性四肢瘫者双上肢症状较双下肢为重。痉挛性偏瘫者以一侧上肢为主,下肢症状较轻。 ❷ 运动障碍型:包括伴有舞蹈手足徐动症的锥体外系痉挛性四肢瘫,以及肌张力降低不能站立和行走,而腱反射正常或亢进的肌张力缺失性双瘫两型。 ❸ 共济失调型:因小脑发育障碍而表现共济失调、言语缓慢及不协调。 本症根据临床症状及非进行性病程诊断不难。 应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等鉴别。 本症无特殊治疗,重在预防。重症者可按不同类型选择脊神经根切断术、脑立体定向术、慢性电刺激术及脑组织移植术。 手术正体畸形及肌力不平衡,改善肢体功能。但震颤及强直者不宜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