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汇编说统
脉学著作。 简称《脉统》,2卷。明末清初翟良(玉华)撰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 作者反对切脉为四诊之末的观点,谓“脉乃病机之外见,医家之准绳。切脉正所以统望、闻、问,而参其病之微机也”。 然“切脉之事,流传日久,圣贤之遗文,不无缺失。增补之注解,又多错讹”,故将平日之心得,参以师授脉学统而说之,编为是书。 此书分21篇,阐述有关脉学基础理论,共论脉象26种,为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等,分相类、相反及相兼3类,以辨脉体。又从不同角度,介绍了26种脉象的主病。对历代有争议的有关寸口三部分属问题,客观地进行了评述,认为“岐伯之论,是从其位;《难经》、《脉经》、《脉诀》之论,是从其络,原不相悖也,互参而会绎之”,乃将二者有机地相系起来。末附四时顺逆脉、《濒湖脉学》诗以便后学习读。 此书“不执己说,不拘偏见,融会贯通,发挥条畅,诽而有要,简而不漏”,是一部较好的脉学入门编注。今存康熙六年(1667年)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