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脉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脉经 诊断学著作。 ❶ 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3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脉专书。据王氏自述,乃“撰集岐伯以来,逮于华佗,经论要诀,合为10卷……其王、阮、傅、戴、吴、葛、吕、张所传异同,咸患载录。”所以本书是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之作。全书共10卷。卷1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2、3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4决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5述仲景、扁鹊脉法;卷6列述诸经病症;卷7~9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7以伤寒、热病为主,卷8为杂病,卷9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10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 纵观全书,有两个最大特点,第一是首先把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共24种,并将每种脉的脉象(包括脉的体状、搏动征象及其变化),都作了具体的描写,并指出一些相类似的脉,使人们比较易于理解和掌握;第二是把晋以前有关诊脉的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有关资料都收集、保存下来,成为后世中医脉诊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本书论述了脉法和多种病证(包括伤寒、热病、内科杂病、妇儿科)的脉证治疗,内容丰富,为历代医家所推重,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 但本书体例比较混乱,有不少节段直接引用前人著作而未加以系统整理,故有一些彼此矛盾或脱节之处。书中几乎转录了《伤寒论》的全部条文,其中包括一些与脉学无关的内容。 《脉经》后经宋·林亿等校订后,卷数未变,而篇次和内容均有所更动。此书历代刊本很多,仅现存即有近50种。 最早可见元天历三年庚午(1330)广勤书堂刻本。建国后商务印书馆、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均先后出版了排印本和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