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胶州湾事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胶州湾事件 德国为强占胶州湾蓄意挑起的事件。 从1894年(光绪二十年)11月即甲午战争初期,德国策划夺取中国沿海一处地方作为它的海军基地和商业据点。考虑到俄国对中国北部早有野心,而江浙沿海又被英国视为其势力范围,德国于1897年6月初步选定胶州湾作为夺取对象。 由于俄国在甲午战争期间曾得到清政府同意暂时以胶州湾作为其太平洋舰队的冬季停泊所,德国在采取行动前先向俄国进行试探。 俄国表示无意于长期占有胶州湾,并表示不反对德国舰队在获得俄国海军当局同意后在胶州湾停泊。 1897年9月,德国通知俄国和中国,德国军舰准备“在今冬必要时停泊于胶州湾”。1897年11月1日,德国两名传教士在山东巨野县被杀。 尽管清政府立即派出官员查办,并答应给德国赔偿,德国却蓄意以此为借口实施其占领胶州湾的预谋。11月14日,3艘德舰驶入胶州湾,海军陆战队强行登陆,并限令驻防清军于48小时内撤离。 山东巡抚李秉衡一面建议总理衙门与德国公使谈判,一面调集军队,要求“与之决战”。但清廷一意妥协,表示“敌情虽横,朝廷决不动兵”,命令清军不准妄动。于是,德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胶州湾、即墨等地。此后,德国将主要精力用于与俄、英、日等国谈判,争取它们同意德国占领胶州湾。 德国表示支持俄国占领旅顺,并允诺在未来的俄日冲突中支持俄国。德国对英国保证,胶州湾将在商业上向各国自由开放,又威胁说,如果英国反对德国占领胶州湾,则德国将接受中国的建议,在南方的英国势力范围内选择一处港口。德国对日本则表示,将不再“妨碍日本进取中国大陆的计划”。经过这些活动,取得俄、英、日默许后、德国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将胶州湾租给德国,租期99年,并给予德国修筑胶济铁路等特权,使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