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胡荽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胡荽子 【名称出处】:《千金·食治》 【概况】: 基源 为伞形科芫荽属植物芫荽的果实。 原植物 芫荽Coriandrum sativum L. 余项参见“胡荽”条。 【生药】: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枝,晒干,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 药材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北,以江苏产量为大。 鉴别 性状 双悬果圆球形,直径3~5mm,顶端可见极短的柱头残迹及5个萼齿残痕,基部钝圆,有时可见小果柄或果柄痕;表面淡黄棕色至土黄棕色,较粗糙,有不甚明显呈波状的初生肋线10条与明显而纵直的坎生肋线10条相间排列。 分果背面隆起,具3条纵行的肋线,中央较直,两侧呈弧形弯曲,有时可见悬果柄。果实稍坚硬。 气香,用手揉碎,散发出特殊而浓烈的香气,味微辣。以籽粒饱满、洁净、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 果实横切面:类圆形,由2分果合成。外果皮为1列厚壁细胞,内含细小草酸钙方晶。中果皮外层为数列薄壁细胞;中层为厚壁木化纤维层,纤维纵横交错排列,外侧数列纵向排列,横切面多角形,内侧几列横向排列,横切面长条状,初生肋线处的纤维几全作径向排列;内层为2列具壁孔的木化细胞;中果皮的初生肋线处有细小维管束,合生面有油管2个,横径170μm。内果皮为1列镶嵌细胞。种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内含暗棕色物质;合生面的内果皮与种皮之间有种脊维管束。胚乳半月形,细胞壁较厚,内含糊粉粒和草酸钙簇晶;胚位于胚乳中间,由薄壁细胞组成,中央有子叶2枚,细胞中充满糊粉粒。 (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60页.图228) 理化 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1ml氯仿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芳樟醇为对照,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为展开剂,展距17.5cm,喷3%香荚醛乙醇溶液显色。(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361页.图229)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药理】:成熟的干果实为弱的芳香剂,一般可与其他药合用作矫味剂。 也能增进胃肠腺体分泌,还能促进胆汁分泌。所含挥发油具有抗真菌作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547 。【药性】:性味 辛,微温。 ❶ 《纲目》:“辛、酸,平。” 功效 透疹,健胃。 主治 痘疹透发不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痢疾,痔疮。 ❶ 《千金·食治》:“消谷,能复食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散剂。外用:煎水熏洗。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胡荽子散(《圣济总录》)治肠风下血不止、痔疾:胡荽子、补骨脂各15g。 研末,每服6g,米饮下,食前服。 单方应用 ❶ 《普济方》:“治痢、泻血:胡荽子15g,捣碎。赤者用糖水调服;白者用生姜自然汁调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