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古代吹奏乐器。
原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传说由张骞自西域带入中原,成为汉、魏鼓吹乐中的主要乐器。《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三·胡笳十八拍》宋郭茂倩题解:“胡人思慕文姬,乃卷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宋代陈旸《乐书》中称之为“芦笳”,另有“似觱篥而无孔”的大胡笳、小胡笳,是用芦苇制成哨,装在无按孔的木管上吹奏;管身也有用羊角制作的。近代胡笳为木管三孔,两端加角,末端翘起,口外张(参见清《皇朝礼器图式》)。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