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肝脓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肝脓肿 肝脓肿是以高热、寒战、右上腹痛、肝肿大及肝区叩击痛等为主要特征,可为多发性,也可为孤立性,无明显季节和性别差异。 本病属中医“肝痈”范围。 〔病因病机〕 本病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所引起。感染途径多为血源性,亦可经门静脉或胆道系统上行感染而致。 中医学认为邪热壅盛伤及肝络或湿热邪毒交蒸于肝致气血腐败,酿痈成脓,或跌仆肝络受损,肝火内生,气滞血瘀,肝血郁热,蕴结不散而成脓。 〔西医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弛张性高热,寒战,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右上腹胀痛。 2.可有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及肺底浊音界升高,为肝脓肿向上方增大,刺激膈肌而致。 3.肝脓肿位于肝下部可出现右上腹痛和右腰痛。 4.体征: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及肌紧张明显,右叶肝脓肿疼痛可放射到右肩,左叶肝脓肿体征多在剑突下,似胆囊炎或溃疡病穿孔,可累及心包并发心包炎。肝脏弥漫性肿大,脓肿所在部位明显局限性压痛及叩击痛,可出现右上腹隆起,偶见轻度黄疸及腹水。 5.蛔虫引起的细菌感染和多发性脓肿,常有持续性不规则高热,可数月不退,脓肿偏于后侧或居肝实质深部,可无局部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可达20~30×109/L或更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可达80%~90%,核左移,可有贫血,血沉增快。 2.X线:右膈升高,膈肌运动受限,胸膜反应或积液,肺底有云雾状阴影,平片偶见肝脓肿腔内气体及液平面。 3.超声波检查:肝内可见无回声区,或仅有局部的弥漫性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脓肿壁可以光滑、规则,亦可较模糊和不规则。 5.肝脏穿刺引流:可找出致病菌或蛔虫卵。 6.必要时CT及同位素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1.肝区出现液平段时应除外右膈下脓肿、脓胸及胆囊积液。 2.肝肿瘤:不规则局限性肝肿大,右上腹或右腹部肿块,贫血,晚期出现黄疸、腹水。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热毒炽盛 发热,恶寒,右胁部灼热胀痛,烦躁口渴,汗出,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二、湿热熏蒸 右胁持续胀痛,拒按,可扪及固定包块,且有波动感,持续发热,恶心呕吐,口苦,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三、毒盛肉腐 壮热烦渴,汗出,右胁饱满,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局部红肿,口干苦,恶心呕吐,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四、气阴亏虚 发热渐退,精神食欲好转,右胁疼痛减轻,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正虚邪恋 右胁隐痛,纳差,恶心,乏力,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自汗,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沉。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2.加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维生素B、C等支持疗法。 二、中医分型治疗 1.热毒炽盛 治法:清肝泻火解毒。 方药:化肝解毒汤加减。 当归 金银花 白芍 栀子 柴胡 黄芩 甘草 加减:汗多加黄芪、浮小麦;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柿蒂;肝区痛甚加元胡;气滞血瘀者加赤芍、桃仁、郁金、三七。 2.湿热熏蒸 治法:清热解毒去湿。 方药:复元活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柴胡 天花粉 当归 桃仁 红花 野菊花 金银花 蒲公英 穿山甲(先煎) 白头翁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3.毒盛肉腐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 大黄(后下) 丹皮 桃仁 冬瓜仁 芒硝 薏苡仁 败酱草 鱼腥草 加减:胁痛者加元胡;呕吐者加半夏、竹茹。 4.气阴亏虚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散合一贯煎加减。 生黄芪 太子参 当归 麦冬 五味子 生地 白芍 枸杞子 川楝子 加减:低热不退加青蒿、地骨皮;阴虚明显加丹皮、玄参;脾虚便溏者加白术、山药。 5.正虚邪恋 治法:疏肝健脾,培补气血。 方药;疏肝理脾汤加减。 柴胡 白术 丹参 党参 郁金 元胡 加减:中气不足加茯苓、黄芪、当归;气血亏损者予以八珍汤。 三、单方验方 1.白头翁10g水煎服,或鸦胆子10粒入胶囊或包入桂圆肉中,分2次吞服。用于阿米巴肝脓肿。 2.金钱草50g,合欢皮15g,水煎,日1剂饭前服,用于细菌性肝脓肿成脓期。 3.华佗治肝痈神方:金银花60~100g,连翘、蒲公英、白芍、茵陈各30g,当归、柴胡、龙胆草、生甘草各10g,栀子15g,水煎服,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4.干地龙、丝瓜络、炮山甲、赤芍、丹皮、郁金、天花粉、草河车、桃仁各9g,酒露蜂房、黄芩各6g,忍冬藤45g,生甘草2.5g,大黄12g,芒硝15g(冲),水煎服。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5.舒郁涤痰汤:香附、佛手、橘红、苏梗、枳壳、半夏、竹茹、参三七各6g,当归、瓜蒌仁、郁金、茯苓各10g,日1剂,1日3~5次。具有疏肝解郁,化痰活血之功。 四、药物外治 1.金黄散适量,水调,敷于肝肿局部,每日换药1次,不论本病脓已成未成,均可应用。 2.消炎散:黄连、黄芩、黄柏、大黄、薄荷、白芷、冰片,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单层纱布包好覆盖塑料纸后胶布固定肝区。适用于各个时期。 3.水调散外敷,适用于局部红肿痛者。 4.鲜野臭椿树根皮15000g,用武火煎煮,去渣后武火煎成胶糊状为度,敷患处。用于肝脓肿成脓期。 五、抗生素疗法 选用对病原菌有效抗生素静脉滴入,多种抗生素交替使用,若合并厌氧菌感染可加灭滴灵口服或静滴。 六、外科疗法 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对较大脓肿、反复积脓脓肿、局部胀痛及全身中毒症状严重,或脓肿已破或有穿破可能时应切开引流。 〔现代研究〕 黄芩提取物对乙醇、四氯化碳、半乳糖胺、过氧化脂质所致动物肝损害有明显防治作用,能使肝糖元含量增加,转氨酶降低。蒲公英具有保肝作用,能防止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内充血,抑制肝内结缔组织增生。紫花地丁与败酱草、冬瓜仁配伍治疗本病,体外实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败酱草主要成分黄花龙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肝细胞再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