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鹬(《尔雅》)。 基源 为翠鸟科动物白胸翡翠等,药用其肉。 原动物 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Linnaeus) 形态 体长约30cm。 嘴长,呈珊瑚红至赤红色。虹膜暗褐色。头、后颈、胸侧及下体均为赤栗色;颏、喉、胸部中央纯白色;上背、肩羽及最内侧次级飞羽绿蓝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均为辉钴蓝色。两翅的小覆羽栗棕色;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为深浅不同的蓝色或绿蓝色,次级飞羽先端黑色;初级飞羽黑褐色,基部的外翈,具淡蓝色斑,同一部位的内翈则缀白色;翼缘白色;尾羽暗蓝色;除中央1对外,其余尾羽内缘均暗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栗棕色。 生境与分布 常见于平原、丘陵的树丛中或沼泽附近。捕食昆虫、螃蟹、鱼、蛙、蠕虫等。 营巢于河流堤岸或荒丘隧洞中。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自云南至福建、台湾为留鸟。。【药性】: 性味 姚可成《食物本草》:“甘,平。” 主治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水疾,利小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食物本草》:“治水疾,小便不利:翡翠肉煮食。” 【医药家论述】: 李时珍《纲目》:“翡翠,《尔雅》谓之鹬,出交、广、南越诸地……。彼人亦以肉作腊食之。方书不见用,功应与鱼狗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