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翠羽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翠羽草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 翠云草(《群芳谱》),翠翎草(《汪连仕采药录》),孔雀花、神锦花、鹤翎草、开屏凤毛(《纲目拾遗》),剑柏、龙须(《植物名实图考》),回生草、还魂草(《福建民间草药》),地柏叶、岩萍(《湖南药物志》),绸缎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龙鳞草、龙爪草(《福建中药志》),蓝地柏、百脚草(《浙江药用植物》),石打穿(四川)。 基源 为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翠云草的全草。 原植物 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Desv.)Spring(Lycopodium uncinatum Desv.) 历史 本种《群芳谱》以翠云草一名始载,云:“性喜阴,色苍翠,细叶柔茎,重重碎蹙,俨若翠钿”。 《植物名实图考》列入湿草类,谓:“翠云草生山石间,绿茎小叶,青翠可爱。《群芳谱》录之,人多种于石缝及阴湿地为玩。江西土医谓之龙须,滇南谓之剑柏,皆云能舒筋络。”《纲目拾遗》中称翠羽草,亦云:“名翠云草、孔雀花、神锦花、鹤翎草、凤尾草。其草独茎成瓣,细叶攒簇,叶上有翠斑。”以上记述,均系指本种。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多数,纤细;主茎细弱,伏地蔓生,长30~60cm,径约1mm。侧枝多次分叉,分枝处常生不定根。营养叶二型;主茎上叶疏生,长3~4mm,宽2~2.5mm,侧枝上叶密集,较小,侧叶椭圆形,向两侧斜展,中叶长卵形,长1~1.5mm,宽0.8~1mm,顶端指向枝端,叶质薄,绿色,嫩叶上面呈翠兰色。孢子叶4列,卵圆状三角形,龙骨状,覆瓦状排列。 孢子囊穗四棱形,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2cm。孢子二型,孢子期8~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12页.图223) 生境与分布 生于阴湿的山谷林下、山坡路边或溪边杂草中及石缝中。分布于中国华东、西南及湖南、广东、广西。 。【药性】:性味 微苦,寒。 ❶ 《福建民间草药》:“微苦,寒。”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 主治 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 ❶ 王安卿《采药志》:“散喉痈。”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30~60g)。 外用:煎水洗或鲜草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百草镜》:“治吐血:翠羽草9g,水煎服。” 食疗 《福建中草药》:“治积伤胸胁闷痛:干翠羽草30g,和墨鱼干同煮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