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瓦韦
【概况】: 异名 金星草(《图经本草》),瓦韦(《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网眼瓦韦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网眼瓦韦Lepisorus clathratus(Clarke)Ching(Polypodium clathratum Clarke) 历史 始载于《图经本草》,但以金星草为名。 云:“金星草,生关、陕、川蜀及潭、婺诸州皆有之,又名金钏草。味苦,性寒,无毒。 叶青,多生背阴石上尽处,或竹箐中少日色处,或生大木下及背阴多年瓦屋上。初出深绿色,叶长一、二尺,至深冬背上生黄星点子,两两相对,色如金,因以为名。 无花实,凌冬叶不凋,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析之有筋如猪马鬃。”今考证,峡州金星草类似本种。 形态 植株高10~20cm。根状茎横生,密被卵状披针形灰褐色鳞片,渐尖头,有明亮的粗筛孔,边缘有长齿,盾状著生。叶近生,薄草质,下面偶有疏鳞片;叶柄长1~4cm,禾杆色;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9~26cm,宽8~155mm,顶端钝或偶有渐尖,中部以下渐变狭,楔形,叶脉网状。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主脉两侧各成1行,幼时有隔丝覆盖。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54页.图508)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200~3500m的林中树干或石上。分布于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云南。锡金、不丹、日本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利水通淋,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 淋病,水肿,痈肿,瘰疬,咳嗽,吐血,赤白痢疾,外伤肿胀、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外用:研末撒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