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缉
“[缉]”的繁体字。 通“[辑]”。《集韵》即入切,入缉,精。 ❶ 协调;和合。 《国语·晋语八》:“〔{士会}〕及爲{成}师,居太傅,端刑法,缉训典,国无姦民。”{韦昭}注:“缉,和也。”《后汉书·陈蕃王允传赞》:“{陈蕃}芜室,志清天纲。人谋虽缉,幽运未当。”{李贤}注:“缉,合也。”{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综群言于至当,俾倚声一道,不致流爲句读不缉之诗。” ❷ 收集;编辑。 {南朝 梁}{沈约}《佛记序》:“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唐}{韩愈}《招扬之罘》诗:“先王遗文章,缀缉实在余。” ❸ 编织;裁制。{唐}{权德舆}《和河南罗主簿送校书兄归江南》:“知君{始宁}隐,还缉旧荷裳。”{宋}{梅尧臣}《和民乐》:“大儿缉牛衣,小儿护鷄窠。”{宋}{李石}《续博物志》卷十:“{尧}缉獬豸之皮以爲帝帐。”{晋}{王嘉}《拾遗记·周》:“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爲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 ❹ 理;整治。《北史·吕罗汉传》:“百姓颂之曰:‘时惟府君,克清克明,缉我荒土,人胥乐生。’”{宋}{苏轼}《私试策问》之二:“官事之不脩,民事之不缉,非其不能,不屑爲之也。”《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是时天步初夷,王途尚阻,元戎启行,衣冠未缉。”{吕延济}注:“缉,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