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发生的、以商品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危机。 其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找不到出路,生产急剧下降,大批企业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股票行情猛烈下跌,银行利率大幅度上涨,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恐慌和混乱之中。经济危机的周期性表现为: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在高涨中又孕育著新的危机,以至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这些矛盾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各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 社会生产经过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之后,虽然会使上述矛盾得到暂时的强制性的解决,但产生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 1825年在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之后,每隔十年左右又重演一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危机的周期大大缩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产过剩危机与财政金融危机并发,商品滞销与通货膨胀交织在一起,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正在进一步深化。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最终消灭经济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