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细香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细香葱 【名称出处】:《拉汉英中草药名称》 【概况】: 异名 薤白(新疆药材名)。 基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北葱的鳞茎。 原植物 北葱Allium schoenoprasum L.(A.sibiricum L.;A.raddeanum Regel),又名类北韭(《新疆药用植物志》)。 形态 鳞茎常数枚聚生、卵状圆柱形,粗0.5~1cm;鳞茎外皮灰褐色或带黄色,皮纸质,条裂,有时顶端纤维状,叶1~2枚,光滑,管状,中空,略比葶短,粗2~6mm。 花葶中空,高10~60cm,粗2~4mm,1/3~1/2被光滑的叶鞘。 总苞紫红色,2列,宿存;伞形花序近球形,具多而密集的花,小花梗通常不等长,短于花被片,基部无小苞片;花紫红色或淡红色,具光泽;花被片披针形,长7~17mm,宽3~4mm;花丝为花被长的1/3~1/2,下部1~1.5mm合生并与花被片贴生,内轮花丝基部狭三角形扩大,比外轮的基部宽1.5倍;子房近球形,腹缝线基部具小蜜穴,花柱不伸出外被外。花果期7~9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254页.图7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潮湿的草地、河谷、山坡或草甸。分布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区。从欧洲、亚洲西部、中亚、西伯利亚直到日本和北美都有分布。 。【生药】: 采集 3~4月采全草或根头部。 【化学】: 含挥发性成分巴豆醛(Tiglaldehyde)、2-甲基戊烯-2-醛(2-Methyl-2-pentenal)、甲基丙基二硫化物、烯丙基二硫化物等。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12 【药性】: 性味 辛,温。 《重庆草药》:“辛,温。” 功效 通气发汗,除寒解表。 主治 风寒感冒头痛,疔疮红肿,关节炎,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重庆草药》:“治感冒头痛,流涕,咳嗽:细香葱头60g,僵蚕30g。泡酒备用。” 单方应用 ❶ 《新华本草纲要》:“治寒湿痹痛,痛风,疮疡:细香葱头外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