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背酸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背酸藤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 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藤、酸藤(《广西中药志》)。 基源 为夹竹桃科花皮胶藤属植物酸叶胶藤的根及叶。花皮胶藤属全世界约15种.中国约2种。 原植物 酸叶胶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et Arn.,又名头林心、牛卷藤、十八症(广西),细叶榕藤(湖南)。 形态 高大攀援木质大藤本,长达10m、具乳汁;茎皮深褐色、无明显皮孔。 叶纸质,阔椭圆形,长3~7cm,宽1~4cm,顶端急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叶背被白粉;侧脉每边4~6条,疏距。聚伞花序圆锥状,多歧,顶生,著花多朵;总花梗略具白粉和被短柔毛;花小,粉红色;花萼5,深裂,外面被短柔毛,内面具有5枚小腺体,花萼裂片卵圆形,顶端钝;花冠近坛状,花冠筒喉部无副花冠,裂片卵圆形,向右复盖;雄蕊5枚,著生于花冠筒基部.花丝短,花药披针状箭头形,基部具耳,顶端到达花冠筒喉部,腹面贴生于柱头上;花盘环状,全缘,围绕子房周围;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所组成。被短柔毛,花柱丝状,柱头顶端2裂。蓇葖2枚.叉开成近一直线,圆筒状披针形,长达15cm,外果皮有明显斑点。 种子长圆形,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花期4~12月,果期7月~翌年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458页.图486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杂木林山谷中、水沟旁较湿润的地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包括台湾。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 贮藏 根置干燥处。 【化学】: 叶中含游离酒石酸约1.7%、酒石酸钾约5%。 参考文献 CA 1924;18:401 【药性】: 性味 《陆川本草》:“酸,凉。” 归经 《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效 ❶ 《陆川本草》:“消炎,杀菌,去腐秽。” 主治 ❶ 《陆川本草》:“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 解大茶药毒、巴豆毒。”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24g;或捣汁。 外用:煎水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