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石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石耳 【名称出处】:《陕西中草药》 【概况】: 基源 为石耳科石耳属红腹石耳的叶状体。 原植物 红腹石耳Umbihcaria hypococcinea(Jatta)Llano(Gyrophora hypococcinea Jatta),又名石耳子、黄底石耳(陕西)。 形态 地衣体单叶状,近圆形,直径1~3(~6.5)cm,干燥后易破碎,裂片边缘瓣裂,微翘起,周缘附近有时带有小穿孔;上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边缘色较暗,无光泽,平滑或有不明显细皱纹,有时中部生有小裂片,呈复叶状,上翘或直立,中央脐背处稍突起,皱缩;下表面近脐周围呈桔红色或锈红色,向边缘变成暗红色至黑紫色,有皱纹或浅凹陷,无假根,中央脐直径3~5mm,与基物紧密固著。子囊盘稠密,圆盘状,直径1~2mm,呈黑色,贴生于地衣体上表面;子囊棍棒状,内含8个孢子;孢子无色,卵圆形,单孢,8.4~9×7~7.8μm。(图见《中国地衣植物图鉴》.图版3∶3) 生境与分布 生于高山光裸的岩石上。为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山西、陕西、西藏。。 【生药】: 采集 雨后采收,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含强心甙、肽、多种氨基酸及石耳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762 【药性】: 性味 淡、微苦,平。 《全国中草药汇编》:“淡、微苦,平。” 功效 ❶ 《陕西中草药》:“健胃消食,利水消胀,驱虫。”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痢疾,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病,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陕西中草药》:“治消化不良,胃腹胀痛:红石耳15g,太白米、太羌活各6g,桃耳2.4g。水煎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