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红娘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红娘子 中药名。 见《本草图经》。别名:灰花蛾、红娘虫、么姑虫。 为蝉科昆虫红娘子Huechys sanguinea De Geer.的干燥全虫。形似蝉而小,体长15~25毫米,宽约5~7毫米。 头部及胸部均呈黑色,唇基朱红色。头部两侧有复眼,大而突出,杂有黑褐色的斑块;触角1对,位于复眼间的前方。 前胸背板前狭后宽,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左右两侧有2个大形斑块,呈朱红色;雄虫在后胸腹板两侧有鸣器。翅2对,长大,膜质,前翅黑色,后翅褐色,有光泽,翅脉黑褐色,明显。 足3对,黑褐色,健壮。 腹部血红色,基部黑色;雌虫有黑褐色的产卵管。 分布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苏、四川、云南等地。于6~8月间,朝露未干时捕捉。 此虫能分泌毒液,刺激人的皮肤而发泡,故捕时宜戴手套及口罩。捕得后,蒸死或烤死,然后晒干。干燥虫体呈长圆形,尾部较狭。头黑嘴红,复眼大而突出。颈部棕黑色,两肩红色。背部翅黑棕色,质脆易破碎。 胸部棕黑色,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红色,可见有8个环节,尾部尖。质松而轻,剖开后可见体内呈淡黄色。 气微臭。产于湖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河北等地;以湖南、河南产量较大。红娘子和樗鸡,在现代动物学上是两种不同科属的昆虫,而历代《本草》每多混淆。或云“形似寒 “寒 前胸背板淡褐色,中央有隆起线1条,小盾片三角形,颇大,暗褐色。前翅革质,基半部淡褐色,稍带绿色,有黑斑20余枚,翅脉白色;后翅膜质,基部约占翅的1/2呈红色,上有黑色斑纹7~8枚,翅端黑色,中央有白色纹,腹部宽大,尾端逐渐狭小。 多群栖于樗、榆、刺槐、桐、枫、女贞及多种果树上;吸食树中液汁,为林木之害。拣净杂质,除去头、足及翅,用米同炒至老黄色,取出,筛去米粒即成。味苦辛,性平,有毒。入厥阴经。攻毒,通瘀,破积。外用治瘰疬,癣疮;内服治血瘀经闭,狂犬咬伤。 外用:研末敷贴、发泡或调涂。内服:炒炙后研末入丸、散。内服宜慎,体弱及孕妇忌服。 ❷ 治横痃便毒:鸡子1个开孔,入红娘子6个,纸包煨熟,去红娘子,食鸡子,以酒下(《积德堂经验方》)。红娘子含斑蝥素等,又含蜡、脂肪油及红、黑2种色素。 樗鸡含酸性粘多糖、粘蛋白、脂蛋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