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緼
“[缊]”的繁体字。 《广韵》于问切,去问,影。《广韵》于粉切,上吻,影。《广韵》于云切,平文,影。 ❶ 新旧混合的绵絮,乱絮。 《礼记·玉藻》:“纩爲茧,緼爲袍。”{郑玄}注:“纩谓今之新绵也。緼谓今纩及旧絮也。”{宋}{陆游}《夜雨暴至》诗:“山童束緼走求火,屋漏惟愁打书湿。”《汉书·东方朔传》:“以韦带剑,莞蒲爲席,兵木无刃,衣緼无文。”{颜师古}注:“緼,乱絮也。” ❷ 乱麻。《汉书·蒯通传》:“〔里母〕即束緼请火于亡肉家。”{颜师古}注:“緼,乱麻。” ❸ 引申为乱。{汉}{扬雄}《法言·孝至》:“{齐桓}之时緼,而《春秋》美‘邵陵’,习乱也。”{李轨}注:“緼,亦乱也。” ❹ 通“[藴]”。积聚;收藏。《大戴礼记·保傅》:“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緼瑟而称不习。”{王聘珍}解诂:“緼,藏也。”{宋}{叶适}《京西运判方公神道碑》:“六府惟珍,緼而莫陈。” ❺ 通“[藴]”。引申为归属。《穀梁传·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执不言所,于地緼于{晋}也。”{范宁}注:“时{虞}已包裹属于{晋},故虽在{虞}执而不书其处。” ❻ 通“[藴]”。深奥。 《易·繫辞上》:“乾坤其《易》之緼邪!”{韩康伯}注:“緼,渊奥也。” ❼ 见“緼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