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根类药材。 (1)释名:李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宛”(wan晚)是屈曲之意。本品须根众多,细长而柔韧。 采收后常编成辫子状(河北产地称之为“小辫儿”、“辫紫菀”)。 “菀”原意是植物茂盛的样子,此处可视为“宛”的谐音。《中国药典》注音为wan。(2)功能:性微温。化痰止咳。治各种咳嗽有痰之证。(3)用法:水煎服5~10克。(4)饮片特征:表面类红紫色,质柔软,味微甜。 〔紫苑〕 处方名。 即紫菀。古时“菀与“宛”通用(《水经注》)。“苑”有wan、yuan(怨)两种读音。今医药界多读作ziyuan。 〔炙紫菀 蜜紫菀〕 处方名。即用蜜炒法炮制的紫菀饮片。 炙后增强润肺止咳功效。 〔山紫菀 硬紫菀〕 商品名。为菊科多种植物的须根。 形似紫菀,但色不紫,质不柔(编不成辫子),味不甜,功能亦与紫菀有别,不可作“紫菀”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