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粒黑粉菌
【名称出处】:《中国药用真菌》 【概况】: 异名 粟奴(《纲目》),粟黑粉(《中国的真菌》)。 基源 为黑粉菌科黑粉菌属真菌粟黑粉菌的冬孢子。 原植物 粟黑粉菌Ustilago crameri Koern. 历史 《纲目》载:“粟奴,即粟苗成穗时生黑煤者。”又云:“利小肠,除烦懑。” 形态 孢子堆成在粟(Setaria italica(L.)Beauv.)的子房内,侵染穗的全部或一部,外面包著一层由子房壁所形成的灰色薄膜,老熟后破裂,放散出黑褐色的粉末,即冬孢子。冬孢子呈近球形、卵圆形、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壁表平滑,淡黄褐色至橄榄褐色,直径7~12μm。(图见《中国药用直菌》.60页.图20) 生境与分布 生于粟上。 这种黑粉菌的冬孢子主要附著在寄主种子表面越冬,其次是在土壤和厩肥里越冬,播种后,冬孢子也随著种子一起萌发,侵入幼芽鞘,菌丝体蔓延到生长点,最后在子房内发病,产生冬孢子,形成孢子堆。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甘肃、山东、江苏、台湾、河南、湖南、四川、西藏等省区。 。【药性】: 性味 淡、微苦,温。 功效 利小肠,除烦懑。 主治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治肠胃不舒,消化不良,胸中烦懑等。” 用法用量 内服:3g,加适量蜜糖拌匀,开水冲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