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粘山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粘山药 【概况】: 异名 牛尾参(《滇南本草》),黏粘粘、黏山药(云南),粘狗苕,粘芋(贵州)。 基源 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毛胶薯蓣的块茎。 原植物 毛胶薯蓣Dioscorea subcalva Praiin et Burkill 历史 《植物名实图考》谓:“薯蓣《本经》上品,即今山药……,云南有一种根长尺余,色白而扁,叶圆。”《滇南本草》谓之牛尾参,盖有其形……。按《图考》附图及形态描述,即所列本品。 形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圆柱形,垂直生长,表面生有须根,新鲜时断面白色。茎有曲柔毛,老后逐渐脱落近无毛。叶片卵状心形或圆心形,长4.5~11cm,宽4~13.5cm,顶端渐尖或尾尖。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2~6朵组成小聚伞花序,少数单生,若干小花序再排成穗状花序,长3~12cm,通常2~3个著生叶腋;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顶端急尖,长1.5~2mm,有红棕色斑点;雄蕊6,花药背著,内向。 雌花序穗状,长4~14cm,苞片三角状披针形,有红棕色斑点;花被裂片狭卵形,长约2mm;花柱基部略膨大,柱头3裂。蒴果三棱状倒卵形,长1.5~3cm,宽1~1.6cm,全缘或浅波状,排列较密;种子2枚,著生于每室中轴中下部,有时1枚不发育,种翅薄膜质,向蒴果顶端延伸成宽翅。 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册.563页,图795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800~3200m的山谷、山坡灌丛中或林缘、路边较湿润的地方。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采集 秋、冬季采挖块根,洗净,晒干。 【化学】: 块茎含17种以上氨基酸,含量高的有:谷氨酸0.822%,天冬氨酸0.758%,亮氨酸0.551%,甘氨酸0.374%。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517 【药性】: 性味 甘,平。 功效 健脾去湿,补肺,益肾。 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肺结核病,脾虚泄泻,消渴,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❶ 治肺结核病、脾虚泄泻、消渴;粘山药15~30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