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团花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概况】: 基源 为唇形科米团花属植物米团花的叶、树皮或枝皮。 米团花属全世界仅有1种,药用。 原植物 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Clerodendron leucosceptrum D.Don.),又名渍糖花、蜜蜂树花(云南),考西垫(云南沧源佤族语)。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幼枝被浓密的绒毛。 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0~23cm,宽5~9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浅锯齿或锯齿,背面密被浓密灰白或淡黄色的星状绒毛及丛卷毛。 轮伞花序多花,排列成顶生长圆柱形穗状花序;苞片肾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齿,外被星状绒毛;小苞片线形,长约1mm,密被星状绒毛;花萼钟形,外面被淡黄色星状绒毛及粉囊状小突起,内面无毛,萼齿三角形,长约1.5mm或稍短;花冠白色或粉红至紫红色,冠筒内藏或微外伸,内无毛环,唇檐二唇形,上唇顶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顶端截平,果脐小,位于基部。 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5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66卷.303页.图版6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1000~1900m干燥的开阔荒地、路边及各地溪边、林缘、小乔木、灌丛中及石灰岩上。分布于中国中南及四川南部,云南东南部。不丹、尼泊尔、印度东北部、缅甸、老挝、越南也有分布。。【化学】: 鲜叶含异香紫苏醇(Isosclaveol),柳穿鱼黄素(Pectolinarigenin),β-谷甾醇,其中异香紫苏醇为新的天然存在的Labdane类型的二萜化合物。 参考文献 云南植物研究1989;11(3):263 【药性】: 性味 苦,凉。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血。 主治 皮肤溃疡,外伤出血,无名肿毒,骨髓炎,肌炎,高热无汗无涕;肝炎、肺结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干品研末调敷。 |